近日,应县下社镇杨堡村村民王某与李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王某尝试拨打了当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电话。不到半小时,下社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便赶到现场,通过依法调解促成双方和解。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得益于应县全力推进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
邻里纠纷如何化解?务工受伤怎么维权?继承公证何处办理?企业、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抵达站点需要多久?在应县,答案清晰有力:30分钟。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缩小公共法律服务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应县致力于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通过两级平台贯通、资源精准下沉、服务机制延伸,实现群众“抬头见服务、举步享援助”,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平台全域覆盖,服务“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应县已建成县、乡(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县级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免费法律咨询等多项职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全县12个乡镇司法所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同时,该县司法局推动服务向特色场景延伸,在县综治中心设“睦邻平安站”、县武警中队设“强军法治站”、开发区设“助企服务站”、学校设“青春护航站”“田培”调解室设“家事解忧站”、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专家会诊站”,形成“横向联动、精准服务”的新格局。
资源精准下沉,服务直达基层末梢。通过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应县将专业法律服务延伸至各村。法律顾问加入各村网格群,实时推送法律知识、在线答疑,年均解答咨询超2000件。此外,“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参与普法宣传与纠纷调解。
公证服务也实现“就近办、网上办、上门办”。该县司法局推广远程视频公证,上门为老弱病残群体办理业务,精简流程力争“最多跑一次”,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难、跑腿多”问题。
闭环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应县构建“需求收集—精准派单—协同处置”的闭环服务机制。司法所收集群众法律需求,县司法局统筹资源,提供调解、援助、公证等服务,并将复杂问题移送相关部门协同处置。据统计,乡镇站点法律咨询量年增长35%,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2%。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还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在法律支持、政策宣贯、民生实事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如小区物业管理、旧楼加装电梯等“身边事”有效落实。
据了解,下一步,应县将持续深化智能服务应用,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进一步拓展“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深度与广度,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武跃林 苏卉)
当前位置:
打印信息
关闭页面
字体放大
字体重置
字体缩小
收藏页面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030号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三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