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春耕备耕之际,一股农业技术的新风吹进了朔城区的设施大棚。
在朔城区窑子头乡的种植大棚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技术培训正在进行,来自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团队带着新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们送上了一份“科技大餐”。
“这株黄瓜苗出现了叶片发黄,是病毒病的症状,大家应该采用病毒灵一号和吡虫啉进行预防。”朔城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植物保护站站长刘德斌说道。培训现场,农业专家通过“理论讲解+实地操作”的方式,为村民现场讲解膜侧播种、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乡间掀起了一股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热潮。
种植户杨久国以前都是靠经验种地,这次培训让他大开眼界。他说:“专家讲解的防治病虫害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真是既实用又环保。我打算回去后在自家大棚里试试,相信产量和质量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此次培训主要围绕农业的高效种植技术展开,还特别设置“田间问诊”环节,针对当地农业种植中常见的土壤板结、土传病害、连作障碍等问题,农业专家进行实地诊断,为村民答疑解惑。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技术培训则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惠农服务,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为春耕备耕打好提前量,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大面积单产提升。”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又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窑子头乡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了“专家定点帮扶+农户跟踪服务”机制,围绕“耕、种、防、收”定期组织专家开设“田间课堂”,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成立农牧公司,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托管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窑子头乡围绕“一河一线一路”发展战略,在恢河沿线打造特色种植,在G241国道沿线打造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智慧养殖基地,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培养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刘磊 李妍 闫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