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后,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中还有哪些困难?”

“平时职能部门有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

“这是全市纪委系统新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三难’快捷投诉平台,一键扫码就可以。”

……

3月31日,坐标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园区工作人员围绕营商环境开展调研,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实地了解企业诉求。

作为朔州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和示范区,今年以来,朔州经济开发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监督内容,结合朔州市纪委监委系统开展的“三难”快捷投诉平台,把“等问题来”转为“奔着问题去”,向损害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投资热土何以‘风景这边独好’?如果企业的正当诉求得不到回应,阻碍生产经营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主动靠前监督,以监督‘硬措施’提升营商‘软实力’,用高质量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朔州经济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徐庶臣是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的招商科长,连日来,在朔州经济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牵头下,各园区及职能部门下基层、听民声、汇民意,主动向辖区企业群众宣讲最新的解决渠道,连轴转的徐庶臣坦言:“不论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办事难、发展难、落实难的情况,手机扫一扫,快速反映政策咨询、手续办理、要素保障、融资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诉求,不见面即可实现随时扫码、即刻反映问题、及时查看进度,真正做到‘问需于企’‘码上有解’,切实当好民营企业的‘店小二’。”在他看来,园区目前入驻企业较多,光标准化厂房就有四十多家,这个平台的上线对园区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督促。

问需于企只是开始,如何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问计于企,让企业家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把脉开方”,倒逼职能部门提供更有针对性、精准度、便利化的服务举措才是重点。

在朔州经济开发区,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

——持续进行“政府来跑腿”。目前,全区窗口单位、五大园区等部门都在显眼位置摆放“三难”投诉平台宣传展板和宣传页,提升社会知晓率和使用率。

——定期召开“政企话发展”。积极采纳企业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找市场、找订单,以“有解思维”竭尽所能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把支持企业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常态组织“政银企面对面”。把企业的意见放在心尖上,聚焦企业融资难等实际情况,运用“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促进产业与金融同频共振。

“工作效果好不好,企业说了算。”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更得问效于企。在具体工作中,朔州经济开发区始终把民营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主动对接民营企业了解各项惠企政策落地成效,根据企业反馈的结果,主动完善工作措施,校准工作偏差,提升服务质量,以“三问”促“万变”,以“万变”解“万难”,真正以“清风”护航朔州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活水长流”。(麻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