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小区党建和物业管理‘两个全覆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老城北城门保护性修复工程,开放高标准的图书馆、档案馆,提档城市古韵与新貌;马邑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寻梦桑源》演出火爆出圈,绚烂城市生活;朔州机场、集大原高铁接续通航通车,加速区域发展……”回首2024,朔城区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产业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城乡品质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实现平稳运行。

每一处变化、每一点进步、每一步跨越,都标注着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全新刻度,凝结着广大干群同心奋斗的辛勤汗水,汇聚起推动朔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朔城区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现代新朔城的重要一年。朔城区将在山西省委、朔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拼搏创造幸福、以奋斗开启未来,同心协力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现代新朔城,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城篇章。

产业领航 构建现代产业“新图景”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要坚持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质而行、向效而行,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质量效益提升上持续用力,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1月16日召开的朔城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朔城区把握发展形势,贯彻中央以及山西省、朔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要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抢抓机遇,借势而进,以更高的标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朔城区粮食播种总面积85.64万亩,推广膜侧播种53.6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45万亩,特色种植9400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产粮大县地位持续巩固,特色农业发展高效推进,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朔城区将持续推进“产业+”“技术+”“改革+”“人才+”模式,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配套,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让更多粮田变“良田”;按照“强基地、延链条、扶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培育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扩大圣女果、彩椒等特色种植规模,推广“冬小麦+”一年两季种植,抓好马铃薯种植、中药材等种植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动长山药、糯玉米等农产品冷链储存、深加工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因地制宜高效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2025年,朔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发挥万达广场、朔州老城、北京电子城的龙头牵引作用,加快推动北关路商业综合体建设以及现代物流园、果蔬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高品质建设一批特色商圈、特色街区,不断为打造晋西北服务保障供给区注入新的活力与机遇。同时,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带动集聚效能,深入挖掘朔城“福”文化,办好马邑文化旅游季、体育系列赛事等活动,提升《寻梦桑源》实景剧品牌效应,加快培育文旅+康养、文旅+文创、文旅+文博等新场景新业态,高标准打造餐饮住宿、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场所,倾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品,让游客“游在周边、住在朔城”,打造“塞上首邑、尚善朔城”新名片。

改革奋进 增强创新发展“内动力”

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招生改革,实现学生结构、师资搭配、班级人数“三均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应认尽认……改革是时代的发展,也是发展的必然。2025年,朔城区聚焦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将努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统筹谋划,下好深化改革“一盘棋”。朔城区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教育、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着力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引导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加强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省、市对外开放布局,推动与周边县区交通路网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资源互补协作、公共服务互济共享,促进区域相互协同、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利用好交通区位优势,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水平,促进朔城区市场与朔州市、山西省乃至全国大市场对接融合,推动周边大城市的“辐射效应”“溢出效应”转化为朔城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落实山西省委“1+N”人才政策体系、朔州市创新人才发展25条及朔城区出台的支持返乡青年创业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流动、激励、服务等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拓展省校合作,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朔城区将围绕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助企惠企政策,推动市场主体充分发展、快速壮大;加强政银企对接,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为全方位转型发展增强后劲。

城乡协同 打造美丽家园“幸福图”

近年来,朔城区聚力建设市域宜居宜业核心区,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朔城区将抓好3个城中村和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力推进府北等片区以及市区西北出口打通工程等市级项目征收工作,统筹推进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体推进水、暖、电、网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完成中心城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切实提升城市的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在持续完善物业管理的基础上,一体推进市容市貌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绿化景观提升等工作,聚力打造人城相融、园城一体的城市公园,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继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朔城区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打造精品示范村和提档升级村,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环境面貌实现整体提升。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继续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朔城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将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朔城。

普惠共享 织密民生福祉“保障图”

6所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全部完工,4个乡镇卫生院、218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镇社区养老改造工程和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2024年,朔城区聚焦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持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2025年,朔城区将扎实抓好区八幼等4所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完成2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持续推进朔城区一中等9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教育基础条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推进健康朔城建设,积极推进朔城区人民医院三甲标准达标建设,推动朔城区中医院搬迁运营,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残疾人等工作,狠抓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平朔中心社区、怡家苑中心社区、迎宾路中心社区等老年友好型社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保障水平。

展望未来,朔城大地将释放更多的民生红利,铺展更美的民生画卷,温暖更多居民的心田,老百姓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

勇毅前行阔步新征程,凝心聚力谱写新华章。2025年,朔城区广大干群将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现代新朔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城篇章。(王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