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通”,科研与应用“一键相连”?平鲁区立足资源禀赋,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让更多新增量加快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2025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规划会上,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与上海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年产500台高性能长耐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示范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对厂房设计、产品创新、建设进度进行详细规划。

年产500台高性能长耐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示范项目作为2025年省重点项目。由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系统,致力于攻克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从2月份开始进入到建设阶段,计划在3月份进入实验阶段,将诞生具有电堆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自主知识产权且规模化生产的燃料电池系统,让“氢”风劲吹,引领平鲁绿色发展新征程。

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卢丽花介绍说,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根据平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延伸煤炭、盯住氢能产业发展路径,2025年将重点完成三个项目,一是年产500台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建设,二是5MW分布式光伏制氢项目,三是同步规划制氢加氢一体加氢站,为我区建设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作出示范引领。

千帆竞、满目新。为了让高校的智力优势与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力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平鲁区利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这个广阔平台,专注于煤基固废高值循环利用和氢能源创新研究,引入多个专家团队,构筑“科学、技术、应用”融通的科研体系,按照延伸煤炭、抓住光伏、优化风电、盯住氢能的路径,不断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贯通。(赵宏伟张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