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省煤炭产量第一县区,朔州市平鲁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90%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煤电行业,煤炭价格的变动对当地财政收入的冲击影响极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极为迫切。

未来靠什么发展,转型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近年来,平鲁区坚持“双碳”目标牵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示范区,努力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逐“绿”而行的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因地制宜,努力破解“一煤独大”结构

转型之难,难在发展路径选择。

在综合把握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要求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平鲁区逐渐形成了“能源大区的发展定位不能丢,必须从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向综合利用新能源转变,努力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思路。

平鲁区煤田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37亿吨,平鲁区原煤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平鲁积极抢抓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机遇,围绕提升煤炭高效利用价值,全力推动煤化工一体化,以全力推进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为契机,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成熟的重大煤化工项目加速布局。

再跳出煤炭来看,平鲁位于晋北高寒地区,山脉连绵,峰峦起伏,境内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光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500小时左右,露天开采复垦地、采煤沉陷区未利用地、退耕还林灌木地等各类光伏用地充足。截至目前,平鲁区风电装机398.76万千瓦、光伏62.5万千瓦,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为44%,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和优势较为突出。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利用史,当下,氢能正以其无任何污染的优势备受各国青睐。而平鲁不仅火力装机容量巨大,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绿电”资源不可小觑,这些既为氢能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当地发展氢能相关产业打下了优良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平鲁努力推动降低入园企业电价的探索令人期待。在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基础上,平鲁区最大限度挖掘煤电、绿电资源优势,结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通过综合运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补电、运用增量配电政策降低输配电价等途径,努力降低落地企业用电成本。

“结合平鲁区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将‘延伸煤炭产业链、抓住光伏发展机遇、优化风电产业、盯住氢能前沿技术’作为当前一段时间的发展路径,通过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大转型项目建设,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彻底扭转‘一煤独大’经济结构。”说起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说。

抢抓机遇,力促转型项目落地生根

煤炭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煤化工领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煤炭从传统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变的重要途径,煤制烯烃不仅可以降低我国对原油的依赖,其衍生的副产品更是附加值极高的高端原材料。但长期以来,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的“三高体质”成为晋北煤难以气化的短板,技术瓶颈一度将平鲁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挡在门外。

近日传来好消息,2024年12月27日,“3000吨级全废锅气流床气化炉平朔煤试烧”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中煤平朔煤基烯烃项目的最大技术障碍就此“扫清”,标志着晋北地区生产的煤炭可用于干煤粉气流床大规模气化。

“未来,每年320多万吨的煤炭可变成100万吨的烯烃材料和其他高端化工原料,可为当地带来近2000个工作岗位和每年10亿元左右的利税。”谈及项目愿景,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负责人曹炀说。

位于平鲁区的朔州新耀洁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低阶煤分质分级多联产一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能够将中低阶煤中的油气资源通过分质加工,转化为轻质油、富氢煤气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推动低阶煤资源的高值利用。朔州新耀洁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圣斌说:“我们将在2025年实现满负荷运行,力争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在平鲁区,煤化工产业项目发展势头不减,硅能产业同样不甘人后。走进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朔州单晶硅切片车间,经过切片、清洗、分选等多个工艺和程序后,高效超薄硅片便生产出来。“目前我们已经建成5GW切片和2GW组件生产线,正在积极推进二期10GW光伏全产业项目,力争三年内形成30GW垂直一体化规模,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三一集团产业投资总监翟欣说。

在煤化工、硅能产业全力推进的同时,依托丰富的“绿电”资源,平鲁区也在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

在位于平鲁区的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对PEM制氢装置的具体参数进行调试,其生产的氢气将用于氢能源发动机的试验。

“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与上海交大共同研发了16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源转化效率达到60%以上,燃料电池全寿命达到2万小时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负责人李亚军介绍,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氢燃料发动机中试线和生产线。预计2026年可实现320辆氢能重卡装配任务。

苦练内功,以一流环境赢取发展机遇

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极为关键,必须对标一流、主动服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平鲁区提出了“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的口号,出台转型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办法,建立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全要素保障机制、线上服务机制、政务服务回访机制、“节假日预约办”机制,项目实行“全部认领、专人对接、全程服务”的代办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以三一朔州项目为例,从2023年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到当年9月底建成投产,仅用时不到5个月,成为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平鲁区先后引进绿色催化专家团队、煤矸石高值利用专家团队、PEM制氢专家团队、氢燃料电池专家团队40余人开展合作与交流,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设立实验室,先后设立太原科技大学人才工作站、山西大学人才工作站,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共赢。

“目前,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也制定出台了相应人才奖励办法。”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负责人崔三观介绍说。就在前不久,平鲁区举行了“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表彰会暨人才工作会议,会上平鲁区拿出260万元,对为当地作出突出贡献的11个“双招双引”企事业单位全职和柔性引进的22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予以重奖。在平鲁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加持下,三一硅能朔州公司积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给予公司人才生活补贴,开放培训授课通道,启动人才培养计划等,有效促进了人才与企业发展的精准链接。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引才计划不断落实,三一集团、长庚金晶朔州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陆续落户平鲁当地,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海晶太阳能、中煤平朔600MW离网制氢、昌昕陶瓷纤维系列产品加工、煤矸石深加工等产业升级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当前,平鲁区正努力推动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融合集群式发展,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在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袁兆辉 张卫伟 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