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科学、有效构建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传承利用体系,连日来,怀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深入城乡各个角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与传统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详尽地记录每一处文物的现状、历史与文化价值,为传承与保护珍贵的文化瑰宝、续写地区文化脉络奠定坚实基础。
大雪时节,日暖风寒。站在西安堡遗址的古城墙上俯瞰城内错落有致的房屋,恬静安详的村舍在500多年历史的城墙内,历经风雨,岁月更迭。普查队员们手持航拍器、照相机等设备,按普查标准规范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测量记录,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怀仁市文物保护服务利用中心文保员付帅指着砌在村里城隍庙墙角下的两块黝黑石碑,向笔者详细解说了它们的来历:“金汤二字碑刻原位于西安堡南门楼之上,刻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460多年历史,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于上世纪60年代毁坏,流落在荒无人烟的田野,后被上世纪90年代文馆所老一辈工作人员在保护期间重新镶砌在寺庙外围。”
古老的西安堡,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口口相传。普查队员不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信息数据的录入,并完成审定,更是将每一处文物的文化背景铭记于心。
据了解,怀仁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52家,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辽代清凉寺砖塔、新石器鹅毛口遗址、金沙滩汉墓群、北魏丹阳王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50处。当地文物资源分布广泛,普查范围广,调查难度较高。普查期间,队员们克服天气寒冷、路程远等因素,坚持深入一线,实地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复查,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开展调查。
“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我们首先是落实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所有古建筑的保护。其次是我们进一步发掘了本市所有固定主建筑,还增加了更多民间的新发现,包括遗址、民居、寺庙等等。”怀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的王守政说。
通过文物普查工作,怀仁市不断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公布机制、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公布体系和资源大数据库,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文物的认知,营造了人人参与文物普查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怀仁市亲和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普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激发民众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今后,怀仁市将继续全力做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文物普查挖掘文物价值,促进文物保护,增强文化传承,让更多沉睡在怀仁的文物“苏醒”,连接现代文明,化身历史“解说员”,为世人讲述历史长河中的怀仁故事。 (王荣 王晓丽 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