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动脉便捷畅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沃野良田连年丰收、对外开放活力迸发……素有“朔风古韵 塞上绿洲”的朔州,加速释放发展潜力与增长动力,经济社会呈现新气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打通交通瓶颈 助推高质量发展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朔州下大力气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打通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提升客运货运效能,激发发展潜能。
9月28日上午,随着首辆车辆顺利完成通行,标志着山西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朔州高速公路分公司迎宾收费站正式开通运营,市区及周边县(区)前往高铁朔州东站、朔州滋润机场的通行时间将明显缩短,也让朔州市“高速+高铁+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愈发完善,为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流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道336朔州段改扩建工程再次刷新进度条,跨越北同蒲铁路转体桥于10月25日成功转体。重达1.2万吨的梁体完成80度顺时针转动并精准对接,标志着该项目关键性工程施工取得突破,为后续施工及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市区西北出口道路改造工程自今年四月份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有效畅通市区西北区域出行通道,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五”期间,朔州共布局交通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约476.5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289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铁路总里程达到530公里,干线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达到2.85亿吨/年,位居全省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项目建设加速跑 绘就发展新蓝图
国庆假期,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年产15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施工现场依旧热潮涌动。工人们放弃休假,分散在各个作业面加班加点抢工期、赶进度,用汗水与实干为祖国华诞献礼,为项目早日投产按下“快进键”。
“这个项目不仅是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项目负责人孔庆锁介绍。
在项目立项审批上,朔州通过“打捆审批”“跨行业打捆”“跨市联审”等创新模式,对全部审批事项的流程和层级进行重新梳理与优化,43.1%的审批事项实现环节精简和流程优化。针对重大项目,审批时限最大压缩率达到86.4%,由原330个工作日压减至45个工作日。
在联合验收阶段,将原7个串联事项改为并联办理后,验收时间从6个月以上压缩至13个工作日,压缩比率达92.8%。某项目负责人惊喜地表示:“以前验收要半年,现在两周内就能完成,这种速度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审批流程不断简化,吸引了一批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以开发区、产业链、专业镇为载体,推进总投资971亿元的102个制造业项目,今年内建成投产36个。以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千亿级硅芯产业集群。全链条陶瓷企业发展到108家,形成了年产日用瓷38.5亿件、建筑瓷7200万平方米、特种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助力沃土生“金”
朔州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深入挖掘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金秋时节,平鲁区种植的5万亩红山荞麦迎来收获季。这片曾以“原粮输出”为主的传统杂粮产区,如今通过全产业链开发,走上了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赛道。
“深加工可以说把荞麦从皮到果实‘吃干榨尽’,产品涵盖了从生活用品到食品,附加值非常高。如果卖杂粮,现在一斤能卖一块多,可是经过加工后,效益能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任建新介绍。
在朔城区利民镇,四千余亩甜糯玉米迎来了丰收时刻,一根根饱满的玉米棒“抢鲜”启程,将塞上的甘甜与软糯,送往天南地北的餐桌,奏响一曲最美的丰收乐章。
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周美燕说,当地种植的玉米品质好、甜度高,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相较于之前的传统玉米,亩收入由500元能提高到800元左右。
养殖业高速稳步发展,朔州抓住全省“北肉”平台战略机遇,推动肉羊业养殖规模集聚、全链条发展壮大。全市年出栏肉羊470多万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八年举办山西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叫响了朔州羊肉品牌,构建起“区域+企业+产品”的品牌矩阵。
打造文旅新IP 构筑开放新高地
国庆、中秋假期,朔州老城和崇福寺景区内游人如织,客流量是平时的近10倍,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4000人次。游客们在此休闲购物、旅游度假,感受“朔风古韵塞上绿洲”的独特魅力。北京游客刘瞻园说,崇福寺最好看的时候是在冬天,尤其是一下雪,有那种巍峨的震撼感。
在应县木塔景区,当地围绕购物、餐饮、沉浸式演艺和民俗节目等方面积极打造新消费场景,依托辽金文化自编自排《飞天舞》演出,开展“群星璀璨耀金城”“同唱一首歌”等活动,景区客流持续攀升,单日最大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国庆中秋假期,朔州市通过打造系列文体旅融合活动吸引各地游客,T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40.7万人次,同比增长7.72%。
深秋时节,在慧源科创园的电商直播基地里,全市各地的产品琳琅满目,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目前每月的销售额达到50万元左右,让消费者通过网络体验到足不出户便利购物,电商发展跑出“加速度”。
八月在朔州举办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吸引了800余位国内外煤炭、电力、环保、建材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代表汇聚于此,就煤基固废的高效处置与创新利用展开深度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推产业升级,共享发展硕果。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21.5亿元,同比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29.7亿元,增长2%;第三产业增加值525.2亿元,增长3.9%。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朔州全面对标全会部署,进一步找准方向、找准定位,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举措和目标任务,全市上下以全新的姿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描绘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韩迎春)
当前位置:
打印信息
关闭页面
字体放大
字体重置
字体缩小
收藏页面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030号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三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