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和民生。近年来,朔州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农业发展“特”“优”方向,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2024年,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较2023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02个百分点。其中,饲料加工增长8.9%;植物油加工增长7.6%;屠宰及肉类加工增长26.3%。

朔州市积极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从有到优、由粗到精的跨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市共有188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国家级龙头企业有4家,超亿元企业20家;培育了骏宝宸、古城、金沙滩、龙首山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聚焦“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矩阵建设,创建了“朔州好草”“朔州好奶”“雁门好肉”等区域公共品牌和“龙首山”“朔美引羊”“大材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市累计认证“两品一标”191个、“圳品”15个、“晋品”5个;朔州市荣获“全国杂粮强市”,山阴县荣获“中国富硒小米之乡”,怀仁市荣获“中国绿豆之乡”等称号,右玉县聚力打造“生态羊”品牌推动产业振兴,“塞外之山土”“雁门香”“晋之坊小米”获“中国好小米”产品品牌,“高天深粮”右玉燕麦米获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红山荞麦”获市级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了朔州土特产的品牌美誉度,带动了农产品溢价能力,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双赢。(刘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