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正文内容

讲好现代文学课,做好课程思政教育

文章来源: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布时间:2024-06-24 16:30

中文系的专业课《现代文学史》,是一部文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折射。结合专业课程学习,我们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习了专业课,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启了文学启蒙,中国人开始了放眼世界,一些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同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梁启超,秋瑾等。20年代的文学是新文学的开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学提倡民主科学,个性解放,反对旧文学,旧道德,作品中的主人公也由原来的王侯将相成为普通民众,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鲁迅开始反思国民性的弱点,开始关注女性命运和知识分子命运,关注国家的命运,批评北洋政府和支持爱国学生运动。郭沫若的《女神》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体现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政治理想,他的《凤凰涅槃》就是最好的代表,而且在北伐途中,郭沫若退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受到国民党的通缉。即使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优美的画面中,也流露出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学生们徜徉在这样的作品中,既被美景和优美的文字陶醉,也被爱国情怀感染。现代文学史上像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

30年代的文学也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开启了革命文学。随着左联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对文学的引领形成了文学中心南移上海的局面,鲁迅成为左联盟主,社会剖析派的茅盾以独特的眼光写出了《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等作品反映革命斗争和小人物的命运,都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和社会生活,更是把握时代脉搏,反思资本入侵对农民造成的谷贱伤农,主题思想非常深刻。东北作家群更是开启了抗日文学。40年代的文学反映的就是抗战文学和解放战争文学,不论是国统区还是沦陷区、解放区处处高昂着战斗的激情,文学的各种形成都表现着家国情怀。当代文学更是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业建设、农业发展以及文学的新发展,处处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供稿:中文系 梁春海)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07500137号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030号 网站标识码 1406000024
朔州市政府门户网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