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 月 1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相继发布。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机械、轻工业等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相关方案对不同行业提出针对性举措,优供给、扩需求成为重点。在汽车行业着力扩大国内消费、持续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提出“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措施。
近期,我国陆续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目前已出台的稳增长方案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力
装备行业、汽车行业。接下来,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
9 月 1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相继发布。钢铁、有色金属、
石化、建材、化工、机械、轻工业等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相关方案对不同行业提出针对性举措,优供给、扩需求成为重点。例如,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部署明确“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等。在汽车行业着力扩大国内消费、持续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提出“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还在改善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竞争秩序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汽车行业明确“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此轮稳增长政策与 2023 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本轮稳增长政策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 2023 年关注保障供应链通畅及淘
汰落后产能,本次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供给。同时,本轮政策相较于之前也叠加了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体现出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需求端来看,2023 年聚焦消费的恢复性增长,
而本次政策强调创造新需求和开拓新市场。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难题,相关方案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剔除非市场因素障碍,推动市场更好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发力,其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标准提升和创新保护,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创新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从而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