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讯  当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增长的爆发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800 多家 ,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记者在苏州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调研了解到 ,苏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覆盖企业成长的早、中、晚不同阶段,包括资金争取、货款担保、人才招聘、应用场景创新、土地供给、临床申报、环保处理等全周期、全链条,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利润发展壮大。

专业化招商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临床失败率高,大部分初创企业资产规模小、信息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弱,需要专业力量加持。

浒墅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王寅杰表示,该区生物医药招商人员近30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覆盖生化工程、新能源工程、金融投资、公共管理等10多个专业,既能传达窗口期政策、产业补贴申报信息,又能帮助企业解决各环节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

眼科领域平台型创新药公司拨云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21年将全球总部落户浒墅关经开区,计划投资约5亿元。企业厂房设备设施工程总监裘晓强说:“招商团队给予企业专业性的产业化建议和经验分享。正是这种高度的专业性,让我们在花3年时间考察走访大量园区后决定落户浒墅关。”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550多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3.5万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亘喜生物科技集团创始人曹卫说:“产业园招商团队对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产业布局、细分赛道进展及人才背景等都开展了细致调研,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很少遇到如此专业的团队。”

为深度融入生物医药产业招商,讲墅关经开区成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当前已聚集50 多家生命科学产业相关企业,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专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一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历经昔日拼土地供给、拼政策优惠的资源依赖型招商,“拼喝酒”、“拼关系”的粗放式招商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探索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之路。

平台化集成

从源头创新到落地生产、从原材料供应到第三方服务、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苏州搭建多元化“平台组”,集聚产业链关键要素、外包服务提供商及第三方服务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聚能量。

“生物医药行业研发设备动辄数千万元,前期投入越少企业越能‘轻装上阵’。”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芳芳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可满足企业实验需求,无须投入巨资自购设备,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据了解,集聚第三方服务平台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苏州搭建多元化“平台组”的发力方向之一。作为医疗器械产业高地,苏州高新区引入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等3家国字号平台、欧必美等4家资深认证检测与服务机构、交通银行等金融资源,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将创新药、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根本宗旨。围绕企业临床资源紧缺的痛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整合多方资深 ,形成“企业库”和“医院库”,将企业需求按照发因、症状、治疗等方式分门别类。精准对接合适医院,为创新企业临床试验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苏州市立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虞燕霞说:“我们医院对接的11家公司中,有9家在这个平台实现。”

浒墅关经开区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模式,联合亚太地区最大的工业基础设施开发区运营平台ESR易商集团,共同建设ESR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ESR国际生物创新港等专业载体,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综合平合型服务 ,陆续吸引全球相关头部企业落户。

链条化服务

苏州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务助力企业在互补融合中共同成长。

苏州创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钱雪明表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了链条中每一家企业的研发和产业化效能,这种集聚效应为企业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公司初创期需要经费时,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抗体及新药检测服务来换取发展资金;通过直接购买周边区域成熟企业生产的蛋白质来缩短研发进程。

“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超前服务意识,令企业获益匪浅。为解企业资金之渴,太仓市成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生物医药子基金,为产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浒墅关经开区利用融晟及融享两支自有基金,助力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已投项目23个、总投资金额超2.1亿元。

“科技时代瞬息万变,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迭代将越来越快,技术布局窗口期亦将越来越短。”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浒墅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晓春说,要打响中国药谷品牌,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系统化产业生态、提升管家式服务水平。(来源:内参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