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焊件单车价值超万元,一体化加速行业变革。汽车制造可用工艺多,包括冲压、铸造、锻压、挤压等。目前冲压件应用最为广泛,制造一辆普通轿车大约需要1500个冲压件,1000-1500套冲压模具,包括车身覆盖件、车身结构件、电池盒、座椅系统、底盘系统及其他中小件,传统制造模式下,冲焊件的单车价值量在1万元以上。外资龙头产品、工艺、产能布局全面,市场份额相对领先。国内公司受益新能源行业增长红利,陆续拿到新订单,规模逐渐扩张。车身零部件向集成化发展是大趋势,在特斯拉带动下,一体化压铸加速行业变革,车企陆续量产后地板,前舱和托盘亦有望突破。中短期维度,预计冲压、压铸等多种技术路线将并存,到2025年,冲压市场空间约为2163亿元。
公司冲压件产品谱系全面,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公司冲压零部件合计3000余种,包括前纵梁、水箱板总成、后纵梁、天窗框、轮罩、门窗框、顶盖梁、A柱内板、B柱加强板和挡泥板等各个部位产品,涵盖车身覆盖件、车内支撑件、座椅系统、仪表系统、排气系统等。2018-2022年,公司冲压零部件营收由15.3亿元提升至30.5亿元,复合增速18.8%。随着新能源客户不断开拓,2020年起,核心客户项目陆续投入量产,公司新能源车市场市占率开始大幅提升,到2021年,C柱内安装板总成市占率超过10%。
公司实力获上汽系背书,拓展特斯拉、理想等新能源客户。公司与上汽系合作多年,产品实力获头部车企背书,2018年及以前,上汽系是第一大客户,收入贡献超过50%。顺应电动化趋势,公司积极拓新能源客户,2018年起陆续进入理想和特斯拉的供应体系,到2022年,新能源客户收入贡献超过60%,其中特斯拉已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后续特斯拉和理想仍有新车推出及扩产计划,公司有望深度受益核心客户的强势增长。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持续投入。公司拥有汽车冲压模具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积累,具备先进的模具开发能力及冲压焊接技术。公司积极开展轻量化研究、铝板冲压模具技术和铝板连接技术研究,助力开拓新能源市场。2018-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从0.4亿元提升至1.2亿元;截至2022年,公司研发人数144人,占总人数的11.15%。
公司冲压业务量价齐升,前瞻布局一体化压铸。新势力车企造车经验较少,部分选择代工模式,发包向总成发展,行业格局有集中趋势。公司冲压零部件合计3000余种,产品获合资认可,模具自研自产,具备总成配套能力,已陆续拿到理想、蔚来等总成订单,单车ASP(平均销售价格)持续提升。公司有大量项目处于量产初期和中期,收入增长确定性强。顺应行业趋势,公司引入大吨位设备,目前6100吨及9200吨的一体化压铸产线建设正有序推进,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从2020年开始引入大吨位设备,前瞻布局一体化压铸,盐城多利6100吨项目已实现量产销售,其余三条产线正在安装阶段。近期再度斩获头部车企一体化压铸订单,生命周期内预计贡献20亿元以上收入,能力持续获得认可。(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