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外文出版社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12月12日举办“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意义”研讨活动。该活动是“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五场。
会上,来自美国、巴基斯坦、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学者,与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济学人集团等院校、机构的中方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丁志涛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她表示,随着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愈加密切,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对话世界。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系列学术研讨会,通过连接中外各文化领域的一线学者、权威专家,开展一系列高水平、专业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内探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外找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利益平衡点,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陈来认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大理念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中华文明的基本理念、儒家文化的价值原理,则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提供了道德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被认为是六大理念的伦理基础。“以德服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公”“和而不同” “欲仁而仁”则分别是六大理念的各自基础。
CGTN美籍评论员、地缘政治分析学者托马斯·鲍肯表示,中国拥有惊人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与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不存在单一的“理想模式”。重教育、重家庭、重社会、重和谐、重秩序、重劳动、重承诺、重忠诚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原则,应该鼓励全球更多的大学对中国开展研究,并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中国文明。比起研究中国政治和经济,他更鼓励全球开展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古代历史和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纪录片导演周兵分享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实践与经验。他认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国家会形成不一样的认知观念。中国的纪录片在做国际传播的时候,要做好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换位思考和理解工作。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时尚等主题的纪录片在全球很受欢迎,但要推出更多纪录片精品,需要相关的工作者具备创意思维、合作观念,并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勒·拉迈以“数字时代的文化交流”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做好数字时代的文化交流工作,一是要从文化的根本出发,了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二是重视教育手段,参考数字空间中的案例进行文化传播;三是开展交流对话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和青年人的力量,这有助于交流和对话;四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文化,充分挖掘与分享不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以“与古人对话 与世界同行——中华文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为题发言。他通过与孔子对话、与朱熹对话、与苏轼对话三个案例总结到,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推动人类多元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西班牙资深国际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哈维尔·加西亚认为,外国人特别是西方对中国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扶贫或共同繁荣方面的行动知之甚少,对中国的和平思想和传统,以及实用主义处事方式也了解不多。中国可以通过叙事方式的改进,更好地向国外解释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强调,不可忽视某些外国媒体对中国形象存在着刻意抹黑与歪曲的行为,这些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不过是西方自身行为的投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教授王育林以“中医药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为题发言。他表示,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生命观,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医文化附着丰富的古代文化意蕴,给传播中国文化带来广阔空间。他认为,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离不开国家的推动,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
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总监霍霞表示,从经济实力的角度来看,中国“出海”企业的实力在逐年增加,但是中国品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任危机。对此,她建议,中国企业应考虑中期和长期的品牌建设规划,从受众、内容和渠道三个方面出发,明确传播受众的差异,选择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传播议题,如气候变化、性别公平、人类福祉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受众和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
据了解,本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系列研讨会圆满落幕。该系列研讨会还包括此前已举办的“习近平关于中国文明观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向度”“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原则与基本思路”“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践路径”“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意义”“国际语境下的新时代中国文明表达”等,会议将形成一批具有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研究成果,并依托中国外文局所属各机构平台进行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规划研究处副处长徐菡、外文出版社编辑总监杨春燕,以及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负责同志参加此次会议,并与中外专家进行交流讨论。(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