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在京举办了“2021年度首都高端智库决策咨询课题专家研讨暨新春交流会”。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李文钊就首都发展和首都服务两大方面的研究进行阐释与说明。首都发展方面,他强调要从四个角度来理解首都发展:一是政治和功能两个角度;二是空间和城市的角度;三是秩序和制度的维度;四是要素和系统的维度。他结合首都发展的现实问题,指出了首都发展的几大挑战:一是如何处理好“都”与“城”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好首都发展与全国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是如何形成首都发展的独特模式;四是如何处理好首都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五是如何处理好首都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首都服务方面,李文钊围绕“四个中心”和“四个服务”分别进行阐述。“四个中心”和“四个服务”是意义对应、角度各异的,都是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要结合调研和评估,对“四个服务”进行仔细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张杰总结了首都发展的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好首都发展过程中的“都”和“城”的关系;二是首都发展的根本取向问题;三是首都发展的条件比较问题;四是如何处理好首都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研究员黄石松针对“北京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课题进行阐释,今年首发院聚焦解决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与养老服务资源分布的结构性错配问题,一是要从“建设设施适应老年人需求”转向“引导老年人合理流动满足设施建设刚性约束”;二是要“从政府刚性约束落实规划”转向“调动市场资源服务规划实现”;三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老年人口合理流动,推进京津冀人口协同发展,实现老年人福祉全面提升。
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朱红军认为,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首先,要注重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人口老龄化的应对首先要做到人群精准细分:一是实际年龄,二是身体功能,三是居住分布。其次,要合理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四对关系。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二是北京市内和北京市外的关系;三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特别注重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相互配合,优化政府和市场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认为,要着重分析首都的四个中心服务功能的落实障碍和实施效果,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推动市民化,建立京津冀公共财政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教授魏娜指出,要合理划分财政资金支出层级。可以用信托的方式高价置换,进而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并且,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把握好北京市央地关系的特殊性,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姚永玲认为,一是准确理解转折时期的首都发展内涵;二是从历史的维度和空间全球化的维度比较各国首都的发展情况;三是把握好首都和地方发展的关系问题。(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