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近的报道,中国开始着手实施世界上最宏伟的云种散播项目计划,这对于印度来说并不足为怪。因为事实上,中国成功实施人工控制天气和人工影响天气已逾十年。在 2008年北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国,首次在开幕式前夕对降雨云团连续密集发射了1110枚顶尖军用火箭弹,以保证次日天气晴朗。然而,最近公开的旨在把某片区域的降水量增加到西班牙的降水量三倍的人工降雨的项目,正在青藏高原上筹划进行中,印度不得不对此警觉起来。

青藏是亚洲最重要的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包括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这些河流流经中国、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构成了将近34亿人口,或者说70.6亿的世界人口总数中的46%的人口的生命线。

由于青藏高原可以被看作一个共有的生态防护线,在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上,稍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改变就会有严重的难以预料的后果,不仅仅是印度下游,包括其它邻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都会受到波及。

根据《南华早报》,中国对“云种散播”的依赖,或者说对于使用飞行器散播诸如碘化银、氯化钾、氯化钠之类的化学物质进入云层这样的科学干预手段辅助降水,是它的抑制气候变化的策略的一部分。由于中国的气候模型预测青藏高原很有可能因为气温上升和局部降水的减少而遭受严重的干旱。然而鉴于目前的气候变化情况,这个预言有可能成真。但是,西藏地区依赖这样的科技手段来引入人为造雨系统的真实需求,是值得打个问号的。作为除了北极和南极之外最大的可用淡水储蓄池,并且经常被称作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在水文方面是能自给自足的。

印度因此应该寻求加强对其东北和边境地区的监测能力,通过使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来准确地预测天气和收集信息。这样,印度就能够严密地监视,也为能作出有效反击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的水量增加对下游低地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每年,雨季的平均降水量导致诸如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被称为雅鲁藏布江)的河流泛滥,导致印度的东北方随后发生破坏性的洪水。根据印度政府估计,洪水和水土流失已经夺走了2753个阿萨姆邦人的生命,经济损失高达465.9472亿卢比。2017年,也就是去年的一场洪水,导致了157个人死亡并且摧毁了阿萨姆邦的29个地区。根据印度国家灾难管理局的统计显示,洪水在过去5年里导致了大约500个人丧生。

紧随中国在西藏雄心勃勃的云种散播计划,为了保卫生活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的350万人口的生命,印度应该发展其自身的水文模型来预测洪水,即使我们现在还能持续收到中国提供的洪水预警数据。有规律性地检查河流状况,包括汛期和来自自建的水文气象观测站的非季风流数据,这样可以提高印度侦测任何可疑的可能会导致印度发生自然灾害的对流运动的能力。

中国的新项目将在青藏高原上布置成千个站点,它们燃烧固体燃料产生碘化银。碘化银将作为冷凝物,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变成雨水或者雪花降落到地面。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大气气溶胶的一个化学工程师的说法,碘化银即使是以无毒形式出现,当作为雨水降落到地面时,它也有巨大的潜力干扰水域生态系统。2016年怀俄明人工影响天气试验项目的研究发现云种散播可能的后果包括雨抑制、洪水、龙卷风和碘化银中毒。还发现,长期或者大规模使用这个机制是行不通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了云种散播不仅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还可能产生有害的结果。

球工程学专家提醒,人为的操纵天气产生局部降雨可能导致料想不到的后果,比如说在另外一处降水量变少。因此,为了中印两国的利益,双方都有必要共同联合起来,通过从事科学研究,从青藏高原地区获得可靠的数据。北京和新德里必须进行云播试验从而能够指导科技正确运用,在成千上万个为了实施覆盖面超过160万平方千米的项目而建的特设的站点遍布青藏高原之前,赶紧制定好行动框架和完成环境影响报告(EIA)。

然而,不仅仅是环境威胁,其中也可能包括了与印度利益相关的重大的战略意涵。中印双边关系近年来一直很紧张,由于它们持续的边境纠纷、对贸易不平衡的不满和两国在都兰的喜马拉雅高原的军事对峙。因此,认为中国可能在冲突期间运用其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作为一项对付印度的战略性武器——扭转天气从而让洪水和干旱爆发,这样的猜测是很成熟的。这样的策略并非闻所未闻。在越南战争就已经使用,叫做"大力水手行动",该策略就是在雨季增加降水,使地域变得泥洼,敌军很难穿过。在印中的情境下,鉴于印度最近的经历,这样的猜想迄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但它们不能排除被实际应用。

中国已经开始采用非传统工具——水强制性外交,在都兰对峙期间,通过不向印度提供布拉马普特拉河的 洪水预警信息,让印度处于被动状态。

就人工影响天气的战略影响力来说,印度应该保证中国不违反联合国的《禁止改变环境技术公约》(ENMOD),该公约 禁止缔约国“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具有广泛、持久或者严重后果的改变环境的技术作为摧毁、破坏或伤害任何其它缔约国的手段。”

印度一个重要的前路就是建立它自身的环境情报(EI)能力 。因为任何一个形式的决策都需要一个全盘的观点,对于云种散播的组成要素和它与地理区域和随后的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整合是必要的。印度环境和森林部(MoEF)应该带头创立一个平台,囊括从观察、建模到数据管理的所有工作。(来源:全球智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