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朔州市委农工办主任、市农委主任石生华做客我们的访谈,石主任你好!
石生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和各位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石生华:一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组办公室加大综合、协调、统筹力度,制定出台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行动计划,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专项行动,完善领导包点制度、工作督查考核制度、追责问责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等各项制度,为美丽乡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各级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了财政可持续投入机制。国家级、省级媒体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朔州日报开辟专栏、朔州电视台成立“新三农”频道,山西新闻网、朔州新闻中心开展“美丽乡村”系列采访活动等,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怀仁的休闲环卫一体化托管服务、山阴县北周庄镇的主街道改造、朔城区正在实施中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等,积极探索了新的市场化治理机制,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二是美丽乡村的路径和特点基本明晰。充分发挥朔城区西山生态、桑干河神头泉水系湿地、西南长城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怀仁县分步实施、全域化推进,“五村联创”全要素整体提升;平鲁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注重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改变了一大批贫困村的环境面貌、村容村貌;右玉县打生态牌、唱旅游戏,开展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创建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逐步升华。将村庄建设、村庄规划、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既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又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取得明显成效。朔城区薛家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花园式农村”建设;山阴县河曲堡村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组织的作用和场所的功能,刹住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陋习,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怀仁县鲁沟村建设了人工湖、高标准农牧业现代化设施以及万亩花海观赏基地,既注重生态宜居,更注重产业兴旺。全市共建成了30个农村公共浴室,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洗浴习惯。四是培育总结出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验。2014年以来,我市陆续启动了13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其中28个村被列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右玉威远、平鲁高石庄、右玉杨千河3个乡镇、包括15个村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创建示范区。朔城区薛家店村按照“依法就是办法”的思路,破解拆除危旧房难题的经验;怀仁县实施乡村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全面启动美丽、清洁、平安、文明、卫生“五村联创”活动,力争3年时间使全县162个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
主持人:下一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还将进行哪些重点工作?
石生华:一是巩固基础,改善村容村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连贯”运作。继续以“三环三边”、“四治”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为目标,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难点,加大对“三环三边”即环村环镇环企业、道路河道景区周边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依法依规、重拳出击、彻底整治违章建筑和违法占地行为,大力推动拆违还绿,有效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排等“六乱”突出问题,推动农村环境大改观大变样。加强统筹谋划,把农村环境整治与环保督察整改、“六城联创”、生态治理修复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过程严管,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对美丽宜居示范村,在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实现农村环境“净化”的同时,要统筹实施美化、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年内,全市所有村庄全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下大力气建成60个高标准市级美丽乡村,对贫困村村容村貌进行全面彻底整改。
二是补齐短板,把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配”。加大农村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延伸,努力做到雨污分离,实现垃圾分类减量、统一收集清运等,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做到城乡道路、供水、污水管网等互联互通。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建立完善企业准入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环境整治与建设美丽家园结合起来,坚持依法合规,公开公正,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彻底解决违占违建、垃圾乱飞、污水横流等问题。因地制宜打包一批城乡系统治理综合项目,把拆违还绿、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流域治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合理打包一批城乡环境整治项目,扎实推进系统治理。
三是提升档次,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立足朔州实际,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好绿色生态牌,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以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吸引消费者;打好历史文化牌,挖掘长城文化、边塞文化、西口文化等,打造精品路线和精品旅游点;打好农事体验牌,依托现代农业设施,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打好观光旅游牌,做好朔城区青钟村的水上游乐、垂钓、观赏花海种植、农家乐和怀仁县鲁沟村的高标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园区打造;打好名人效应牌,做好平鲁区的唐鄂国公尉迟恭故里修缮、文化挖掘整理、旅游产品开发,山阴县的王家屏墓园及配套设施修建;打好休闲度假牌,做好右玉县邓家村桃花源生态农庄、田园综合服务体和朔城区东榆林村桑干河温泉度假村打造,形成朔州特色和品牌。
主持人: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抓好哪几项工作?
石生华: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依托长城文化旅游公路建设,做好公路沿线或与长城文化有历史渊源的50个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工作,今年启动其中15个村的建设工作。二是举办好朔州市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季活动,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和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每个县区要重点打造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3条精品旅游线路。四是右玉县继续推进全国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县建设。五是右玉、平鲁、应县三个县区继续推进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关注我们的访谈,也感谢石主任做客我们的访谈。
石生华: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工作的积极关注,谢谢大家,再见!
主持人: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