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工业战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朔州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8月份,全市24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6.2%,比7月份高出19.9个百分点;1—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1—7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
分析8月份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炭价格持续回升。从年初开始,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政策,煤矿限产以及严格按照276个工作日生产,上游煤企发运和销售量有限,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有所缓解。
随着夏季到来,因降温而增加用电需求,发电量与电煤消耗上升。
加之前期受暴雨影响,煤炭运输受限,电厂及其他用煤企业库存处于低位,补库积极性高涨,煤炭接收价格整体上涨。
因此,综上各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煤价上涨, 8月份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494元/吨,比7月份上涨58元。
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煤炭,8月份,虽然原煤产量较7月份略有下降,但是洗煤产量却比7月份增加了180.3万吨,弥补了原煤产量下降这一“短板”。煤炭行业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7.5%,比7月份高出25.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上涨11.5个百分点;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5.7亿元,同比虽下降2.9%,但比1—7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
(二)电力需求旺盛。8月份,由于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地区电网负荷屡创新高,日均发、用电量连创历史新高。从我市10家火力发电企业8月份的发电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来看,仅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唐国际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发电量就比上月多2.8亿千瓦小时。因此,8月份我市发电量26.3亿千瓦小时,比7月份增加3.6亿千瓦小时。电力行业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7月份高出2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5.2亿元,下降5.6%,比1—7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
(三)近五成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状态。从我市统计的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8月份近五成产品产量处于增长状态。其中:水泥同比增长16.7%;耐火材料制品增长0.2%;石墨及炭素制品增长1.3%。
8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以下简称PPI)为101.64%,增幅较7月份上涨2.9个百分点。除皮革制品、制鞋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外,其他主导行业PPI均较7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非煤电行业量价齐涨,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7.8%,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上涨2.1个百分点;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21.3%。
(四)复产复工企业增多,企业复工率明显加大。8月份,我市有36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比7月份减少8家;当月工业总产值较上月有所增长的企业有132家,比7月份增加55家企业。
(五)重点工业企业平稳运行。1--8月份,我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83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34.3%;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2.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产能过剩,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依旧严重,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不稳定。但是,从2015年全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走势来看,进入下半年工业总产值总量呈逐月下降态势,除8月份 58.7亿元较高外,后四个月工业总产值基本保持在50亿元左右。由此看来,我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区间和发展空间还是较为宽松的。所以,各级各部门要找准经济下行点,摸清经济受困点,主攻经济增长点,全面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科学精准施策,持续有效发力,以蓄能增势、提质增效、激发活力,努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全力巩固扩大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势头。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我们曾对全市重点行业和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从我们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资金周转困难是实情,但光靠有限的资金投入那是杯水车薪,不解决根本问题,资金没有正确的投入方向,更是徒劳。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修复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断裂的资金链和把握企业资金的正确投入方向。
首先我们不妨从地面工业入手,分析产品滞销的原因,对原材料库存情况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的关键,适时引导,促进企业间、区域间的内部消化,必要时也可采取适度的“物物交换”。最大限度消化企业多年库存,在消化库存、盘活资金的同时,组织市内用电大户参与电厂的直供电项目合作,虽然电厂下调电价,让利用户,但电量上升,以量补价,都可缓解彼此困境。与此同时促进煤电联营,缓解煤炭库存压力,总之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全市彼此有关联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联营,共同帮扶,逐步走出困境,然后带动全市其他产业走出困境。
其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清楚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的严重性,正确引导企业进行合理投资。从目前整体经济形势来看,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起色,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守”,而不是“攻”。所以说在现在这种困境下,资金的投入方向很重要,投入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维持现有的连续生产,资金不能盲目投,要用在刀刃上。
第三,企业不能光依赖政府扶持,自身要强素质,也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切实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社会各界帮扶是一方面,强化自身也是一方面,俗话说:“打铁还得本身硬”,只有二者有效配合,才能尽早走出困境。
第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搭建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涉及的用工、用电、土地、信贷、物流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五,加大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力度,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当前,全市煤炭产业现状很难改变,煤炭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近七成左右,要想完全放弃而追求新兴产业并不现实。因此,怎样将传统的煤炭产业链延伸与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显得较为重要。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化解产业过剩,通过产业链延伸来谋求新的动力源,通过产业链延伸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针对煤炭产能过剩,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投资效率上下工夫,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消除产能过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二是对产能过剩企业可以拓展行业领域,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化解产能过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稳增长、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强创新、促转型的迫切需要,是保就业、促创业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合作、开拓市场,提升发展水平。民营企业要开拓创新,勇担重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守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做大做强。
只要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在全市产业链条稳固的情况下,逐步向周边省市渗透,形成全省、全国链条的焊接,朔州工业经济才能最终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