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以基本单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作为支撑,其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本文通过2015年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维护更新情况,对朔州市最新基本单位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全市基本单位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状况。
一、朔州市基本单位的发展状况
(一)单位总量迅速增加,三次产业单位全面攀升 二○一五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资料显示:全共有法人单位20783个,产业活动单位24890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867个和3047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6%和13.95%。(见表一)
表一: 朔州市基本单位分布情况
单位:个 | ||||
产业 |
2015年 |
2014年 | ||
法人单位数 |
产业活动单位数 |
法人单位数 |
产业活动单位数 | |
合计 |
20783 |
24890 |
17916 |
21843 |
第一产业 |
5976 |
5995 |
5302 |
5320 |
第二产业 |
1825 |
2034 |
1546 |
1724 |
第三产业 |
12982 |
16865 |
11068 |
14781 |
资料来源: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二)从机构类型变化情况看,企业法人成为法人单位增长的生力军
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企业法人12346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59.40%,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法人增加2534个,增长25.83%;机关法人共有555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2.67%,减少2个;事业单位共有179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8.65 %,减少4个;社会团体共有515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2.48%,增加1个;其他机构法人为3452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6.61%,增加335个。(见表二)
表二: 朔州市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
2015年 |
2014年 | |
全市合计 |
20783 |
17916 |
企业 |
12346 |
9812 |
事业单位 |
1797 |
1801 |
机关 |
555 |
557 |
社会团体 |
515 |
514 |
民办非企业单位 |
320 |
316 |
基金会 |
2 |
2 |
居委会 |
109 |
109 |
村委会 |
1687 |
1688 |
其他组织机构 |
3452 |
3117 |
资料来源: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三)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企业增长突出
年报显示: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数达到46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48个,增长33.09%;房地产开发企业433个,增加46个,增长11.89%;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企业,有1774个,增长25.46%。单位数减少的行业有1个,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比上年同期减少1个。(见表三)
表三:朔州市基本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个 | ||
行业 |
2015年 |
2014年 |
农、林、牧、渔业 |
5976 |
5302 |
采矿业 |
262 |
245 |
制造业 |
947 |
80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45 |
105 |
建筑业 |
471 |
39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80 |
48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00 |
102 |
批发和零售业 |
4617 |
3469 |
住宿和餐饮业 |
244 |
206 |
金融业 |
159 |
154 |
房地产业 |
433 |
38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78 |
57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16 |
36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49 |
139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363 |
251 |
教育 |
534 |
516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02 |
29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48 |
27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859 |
3860 |
资料来源: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四)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法人单位数排全市前三位的是朔城区、应县、怀仁县
年报显示:朔城区、平鲁、山阴、应县、右玉、怀仁和开发区的法人单位数依次为6471个、2211个、 2825个、3556个、1554个、3267个、899个,分别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31.14%、10.64%、13.59%、17.11%、7.48%、15.71%、4.33%。从增速看,增长前三个县(区)是朔城区、开发区、平鲁区,分别增长21.07%、20.83%、17.87%。(见表四)
表四:朔州市基本单位分布情况
单位:个 | ||||
县(区) |
2015年 |
2014年 |
占全市基本单位比重(%) |
比去年同期增长(%) |
全市合计 |
20783 |
17916 |
100% |
16% |
朔城区 |
6471 |
5345 |
31.14 |
21.07 |
平鲁区 |
2211 |
1876 |
10.64 |
17.87 |
山阴县 |
2825 |
2455 |
13.59 |
15.07 |
应县 |
3556 |
3148 |
17.11 |
12.96 |
右玉县 |
1554 |
1389 |
7.48 |
11.88 |
怀仁县 |
3267 |
2959 |
15.71 |
10.41 |
开发区 |
899 |
744 |
4.33 |
20.83 |
资料来源: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二、基本单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全市法人单位总量虽然增长较快,规模有所扩大,但在单位总量、地区分布、行业结构等方面与全省先进地市的发展水平亦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单位总量偏少,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潜力
从单位数量上看,总量上虽有一定增长,但总量仍低于全省先进地市。据年报资料显示:全市法人单位总数为20783个,我市是太原市的1/4,单位总量偏少;并且所占比重不大,占全省法人单位的5.42%,单位的总量不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也必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后劲与活力。(见表五)
表五:
山西省分地市法人情况
指 标 |
全省 |
太原 |
临汾 |
晋中 |
长治 |
忻州 |
朔州 |
单位数(个) |
383206 |
79211 |
40554 |
38949 |
37508 |
31989 |
20783 |
资料来源:山西省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二)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向外发展能力不强
中小企业数量偏多,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偏少,说明市场主体还没有做大做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如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多数企业都处于传统的行业,市场抗风险能力极弱,很有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另外,全市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偏少。年报显示:港澳台商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为16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0.08%。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增长缓慢,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市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高,对外招商引资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多数县(区)单位总体增长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渐突出。从单位的区域分布看,单位仍然集中在朔城区,总量占全市的31.14%,而平鲁区为10.64%,右玉县为7.48%;全市有四个县(区)增长幅度均低于全市同期平均增长水平。(见上表四)
三、在“新常态”下优化基本单位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看,我市基本单位呈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需要及时把握基本单位的新变化、新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基本单位能科学布局,结构优化,从而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导发展基本单位
我市基本单位无论数量规模,还是质量档次都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对此,要依托城市、开发区建设,发展与生产、生活相配套的、能提升和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信息服务、现代传媒、设计服务、旅游文化等文化产业。同时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和商务服务,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上游产业配套,延伸下游产业链条,发挥地区特色,以提高质量代替提高产量的发展模式,加快产品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
(二)以非公有制为重点发展基本单位
针对全市非公有制基本单位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文化等领域做出具体规定。同时,在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土地支持、资金补助和相关支持政策等方面,也可采取可操作性的措施,科学确定和适度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逐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各行业中的比重。
(三)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发展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是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企业,增强社会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是着力提升工业园区服务功能,鼓励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二是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战略。增加企业的数量,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总之,在新常态下积极发展我市基本单位,增量、提质、达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朔州发展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让城市更好发展、让群众更多受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