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七个月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取得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局面后,八月份经济继续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回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继续增加,支柱产业煤炭生产回升迹象明显,当月生产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增长保持了较高水平上的相对稳定,财政收入状况继续维持稳定改善,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综合分析八月份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增长速度有所下滑
  从纵向序时月度生产规模看,八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比上月进一步扩大,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4.55亿元,比七月份增加6.03亿元,环比增长18%。但由于上年八月份是上年全年工业生产月度规模最高月份(25.61亿元),因此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月度增长幅度只有0.52%,比上月增幅下滑7.21个百分点,也是自五月份工业生产止降转升后四个月中增幅最低月。1-8月份累计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4.42亿元,同比增长5.48%,也比前七个月累计增幅回落0.2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八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8.84亿元,比上月增加1.11亿元,但同比只增长0.41%,比上月下滑10.0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62.67亿元,同比增长5.85%,比1-7月回落0.93个百分点;地方企业本月完成15.7亿元,比上月增加4.91亿元,同比只增长0.58%,比上月下滑5.8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91.75亿元,同比增长5.23%,比1-7月份加快0.23个百分点。
  八月份统计的1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处于不同程度的增长状态,比七月份增加了2个,其中非煤行业增加了3个,而煤炭行业今年首度出现月度下降状况。具体涉及农副食品加工(7.1倍)、饮料制造(0.64%)、纸制品(40%)、炼油(61.46%)、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22.98%)、建材制造(3倍)、铁合金冶炼(6.06%)、通用设备制造(138.82%)、专用设备制造(34.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10.32%)、燃气生产和供应(126.33%)、自来水生产和供应(7.04%)等行业。1-8月份累计保持增长状态的行业也由上月底的9个增加到11个。到八月底,增加值超过亿元的行业在七月份比上半年增加1个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达到9个,分别是煤炭(126.6亿)、农副食品加工(1.27亿)、食品制造(3.55亿)、饮料制造(1.04亿)、炼油(3.74亿)、化工(1.79亿)、建材(4.85亿)、铁合金(2.09亿)、电力生产(7.96亿)。
  八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到33847万千瓦时,比七月份增长4.4%,比上年同月下降5%,降幅为三月份以来连续六个月的最小幅度,已经接近于上年月度用电水平。累计用电量24.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也比1-7月份降幅回落3.7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生产行业情况看:
  1.煤炭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八月份全市煤炭工业继续发挥着支撑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扩张的强大作用,当月完成增加值20.8亿元,比上月增加5.57亿元,占到八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量的92.4%,但由于上年八月份是煤炭生产最高峰,加上上年煤炭价格也处于高点,因而同比下降1.93%,1-8月份全市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6.6亿元,行业比重81.98%,比1-7月份略有下降,同比增长4.59%,比1-7月份回落1.2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3.76个百分点,比1-7月份拉动力下滑1.01个百分点。
  八月份煤炭生产形势喜人,特别是地方煤矿生产规模得到较大恢复。全市当月生产原煤1082.45万吨,也比上月增产146.35万吨,同比增长20.41%,增幅接近今年前七个月单月最高值。1-8月份累计煤炭产量7675.49万吨,同比下降7.54%,比上月底降幅缩小3.49个百分点。其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当月煤炭产量772.21万吨,不及上月水平,同比只增长3.66%,累计产量5832.29万吨,同比增长8.14%,比上月底回落0.72个百分点;地方煤矿从六月份止降转升后,七月份降幅略有回落,八月份达到高潮,当月产量310.24万吨,同比增长了1.01倍。由于前七个月欠产太多,累计产量1843.2万吨,同比仍下降36.61%,但从六月份起降幅在逐月缩小,八月底比七月底降幅缩小7.84个百分点。八月份五个产煤县中,只有右玉县产量不及上年同月,其余均取得不同程度增长,但累计产量只有平鲁区增长26.01%,山阴县下降82.39%,怀仁县下降45.05%,右玉县下降26.26%,朔城区下降15.46%。
  1-8月份全市煤炭行业总体计算比上年同期少产煤625.53万吨,但产煤大户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累计同比增产439.06万吨;从八月份起平朔煤价开始回升(当月达到240元),但仍比上年同月有20元的差距,1-8月综合计算价值量仍不及上年同期,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依靠其在全市煤炭工业中76%的产量比重,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继续发挥着积极的拉动作用,在全市煤炭工业拉动的3.76个百分点中,平朔拉动了3.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7%。
  八月份全市煤站销售情况仍然较差,当月实现煤炭批发销售额10.6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但比上年同月下降49.4%。1-8月累计煤炭销售额7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64亿元,下降32.62%。
  2.电力生产大幅回升,与上年差距正在逐月缩小。八月份全市电力生产行业生产形势在七月份有所改观的基础上,取得较大进步,当月发电量首次突破20亿度,达到21.15亿度,比上月增长22.6%,在七月份扭转了上半年持续逐月下滑的局面,但比上年同月仍处于下降状态后,八月份比上年同月也增长12.5%。1-8月累计发电129.03亿度,比上年同期少发电15.27亿度,累计下降10.6%,比1-7月降幅再缩小5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完成7.96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回升3.94个百分点,行业比重5.15%,也比七月底回升0.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扭转上半年行业重要性逐月萎缩的态势。
  3.建材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拉动了对建材的需求,建材工业从三月份起发展势头逐月攀升,水泥、混凝土、砖、日用陶瓷、耐火材料五种商品生产,持续保持大幅增长。八月当月产量与上年同月相比,水泥增长1.84倍、混凝土增长27.8倍、砖增长17.32%、日用陶瓷增长113.6%、耐火材料增长32.6倍。1-8月份累计全市水泥产量70。88万吨,同比增长132.5%,混凝土产量41.4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7倍,砖产量48590万块,增长3.19倍,日用陶瓷产量31105万件,增长36.5%,耐火材料32.25万吨,增长11.12倍。1-8月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67倍,行业比重3.14%,比上月底提高0.3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
  4.乳制品生产继续攀升,但总体形势依然困难。自去年九月“三鹿事件”发生引发朔州市乳制品工业滑落低谷到如今已近一年,尽管市县两级采取了种种扶持措施,生产始终难以恢复到事件前水平。今年从四月份起生产逐月回升态势明显,
  八月份产量首次超过上年月均生产规模水平(月均21145吨),但仍不及上年同月水平。1-8月份累计产量123092吨,同比下降27.2%,比1-7月降幅再缩小3.2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9亿元,同比下降18.55%,行业比重仅为2.26%。
  从经济属性看,今年前八个月有两个新特点表现明显:
  一是轻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以煤炭工业为支撑的重工业发展遇到阻碍的情况下,今年轻工业表现突出,不仅规模扩大,而且发展速度加快。1-8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12亿元,比重4.61%,比上年同期提高0.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51%,比重工业增速快了7.32个百分点,对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了0.6个百分点,贡献率突破10%,为近年来所少见。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始终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和保护,而非公有制经济虽然也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扶持,但毕竟更多地需要自己在市场经济中拼搏,因而面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公有经济。1-8月份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41亿元,同比下降3.96%,增加值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35.65%下滑为32.65%,回落了3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八月份全市固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施工项目当月增加到486个,其中430个项目是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当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38.42%。1-8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5.98亿元,同比增长33.19%,尽管从增幅看比上年同期回落22.11个百分点,但比1-7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而且随着基数的逐年扩大,已经很难连年保持太高的增幅。
  从行业集中度看,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仍是煤电两行业,累计完成投资84.28亿元,比重占到40.92%,比1-7月份比重回落3.31个百分点,而且两行业投资增长仅为0.48%。投资增长的主要行业仍是农业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83.64%,制造业投资31.19亿元,同比增长85.72%,交通运输业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74.56%,水利投资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71.14%,房地产投资23.18元,同比增长50.2%,教育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124.2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83.64%,为投资增长贡献了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1.05亿元,同比增长18.66%,贡献了1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6.92亿元,同比增长59.32%,贡献了22个百分点。
  三、国内市场消费稳定增长
  消费市场随着物价的逐步回落和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的落实,基本延续了上年的增长势头,但从六月起月度增势略有回落。七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8亿元,八月份实现11.37亿元,同比增长24%,均不达上半年总体速度。因而1-8月份全市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2亿元,同比增长24.3%,在上月底回落0.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回落0.1个百分点,但基本仍稳定保持在高位增长区间。今年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下,依靠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对农村消费的有力拉动,促使朔州市农村消费增长势头迅猛,1-8月农村消费累计完成22.15亿元,比重达到27.04%,同比增长30.3%,分别高出城市和县城消费增幅7和8.5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形势继续稳定改善
  八月份当月完成财政总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1.71%,月度收入规模不达上半年月均水平(10.27亿元),但比七月份增加1。1亿元。1-8月份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7.99亿元,同比增长3.46%,比1-7月累计增幅回落了0.2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当月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47.37%,比七月份增加0.38亿元,累计完成32.71亿元,同比增长14.32%,比1-7增幅提高3.44个百分点,但两项收入增幅在全省各市中仍处于靠前的位置。
  今年财政收入的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明显。从三月份起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一直快于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1-8月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财政总收入10.86个百分点。1-8月份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1.94%,比上年同期比重提高3.99个百分点。
  五、金融业运行稳定
  在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上半年金融业发展势头于上年,贷款逐月保持了稳定增加态势。八月份,全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存款稳中有升,贷款升幅较大,企业定期存款增长较多,贷款增长主要是票据融资。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由上月末的597.73亿元增加到600.09亿元,当月增加2.36亿元,累计比年初增加73.8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本月增加1.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上月末的157.92亿元增加到165.41亿元,当月增加7.5亿元,比年初增加21.68亿元,存贷款增量比由上月末的2.73:1扭转为0.31:1。其中本月农行新增9.91亿元票据融资,是贷款增加的拉动力。而且从贷款走向看,基本维持了上半年格局,地方中小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贷款难问题并没有因金融政策宽松而缓减。
  六、城镇居民稳定增收
  八月份市区城镇居民收入完成1305元,比上年同月增收133.76元,同比增长11.42%。1-8月累计收入10040.5元,比去年提前一个月突破万元,同比增长11.38%,与上月底增速持平,但比上年同期增速下滑7.96个百分点。从支撑城镇居民增收的因素看,继续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维持增长,1-8月份工薪收入9274.65元,比重占到92.4%,同比增长18.1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6.76个百分点。其次是转移性收入1337.54元,比重13.32%,同比增长19.51%,为收入增长贡献2.6个百分点。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只有472.4元和128.9元,同比分别下降8.62%和37.89%。经营性收入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经济景气程度依然不足。
  八月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所回落,当月人均消费943.4元,不及上月和上年同月,1-8月人均消费支出7210元,同比增长10.33%,也扭转了前七个月消费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状况。居民恩格尔系数33.68%,比上年同期降低1.56点,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仍表现为下行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减,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增长乏力。1-8月累计用电同比下降22%,尽管降幅逐月缩小,但差距仍然较大。而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基本正常,累计用电5.4亿度,同比增长17.86%,呈逐月增长态势,因而问题的关键就集中于电力企业自身和地方企业上。而地方工业仍以煤炭工业为主,受安全因素限制,全市136座地方煤矿中,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数量有限,具备复产条件的煤矿并不多。资源整合任务艰巨,目前协议签定尚未全部完成,进入实质性操作的更少,落实资源整合后需要对整合矿井进行机械化改造,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均对矿井复产构成影响。目前只能依靠现有完成机械化改造矿井开足马力生产,并寄希望于四季度部分复工矿井达产,提升煤炭工业支撑力。
  煤炭工业生产不足,税源势必短缺,直接带来的问题是财政增收困难,财政增收力度明显不足。1-8月份煤炭行业共入库税收48.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1.67%,但煤炭行业整体增收额尚不达亿元,与前几年的增收势头形成明显反差。
  经济工作建议:
  面对整体经济形势不利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把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千方百计”和“三个坚定不移”,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一方面继续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巩固上半年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通过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程,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创优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的市场氛围。其三继续高度关注民生,全力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落实,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目前,需要把以下几项工作提上日程,抓紧抓落实:
  一是要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争取早尽快形成产能。这既是扭转当前经济发展被动局面、保增长的需要,也是发展壮大朔州未来经济的需要。
  二是要探索激活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压力。目前尽管货币政策有所宽松,但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金融资金运转更加规范,因而金融资金地方使用率仍然不高,中小企业资金普遍紧张,贷款难度较大。在积极发挥市县担保中心作用的同时,探索建立和完善各种调控基金是十分必要的。要制定周密的资金使用规划,建立资金有偿使用良性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三是要在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进程的同时,真正形成对地方工业的拉动力。从目前的统计结果看,今年重点工程建设对朔州市建材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对照计算工程建设建材实际使用量,与朔州市建材工业生产量,仍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仍有相当大规模的常规基本建材产品如水泥来自于市外,甚至省外如河北,这有背于我们靠投资拉动内需的初衷,“肥水不流外人田”。
  四是要不失时机地强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多年来,支柱产业单一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朔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工作开展了多年,受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率高的驱动,煤炭工业越做越大、越走越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现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持续不利影响,煤炭工业相对陷入困境,正是我们抓住机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的有利时机。同时从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出发,目前也正是对部分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或技术改造提升的有利时机。在这一时期实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付出的代价相对要小得多。
  五是要加紧制定和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首先是规划制定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防止脱离朔州实际、照搬照抄、好高骛远,其次是要将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到具体部门,形成强有力的推进、督促检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