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朔州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危机中寻机遇,在困境中谋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项目落实,从而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你追我赶的投资发展热潮。
  一、前5个月全市投资完成基本情况
  1—5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不含跨地区项目,下同)累计完成投资10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83%,同比增幅回落46.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3亿元,增长32.94%,增幅回落44.52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2.59亿元,增长28.66%,增幅回落157.5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朔城区完成40.72亿元,增长36.61%;平鲁区完成26.52亿元,增长46.75%;山阴县完成7.53亿元,增长24.21%;应县完成4.71亿元,增长0.23%;右玉县完成3.65亿元,增长14.27%;怀仁县完成19.79亿元,增长26.47%。
  截止5月底,全市正在施工的项目共有31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1个,增长71.5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9个,增长了1倍多;纳入统计的全部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695.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倍,高出2008年全年全部投资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在建项目房屋施工面积为274.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0.39%。
  二、当前投资的主要特点
  1、投资增势强劲,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1—5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不含农村个人投资)102.93亿,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完成投资总量已突破了100亿元大关,不仅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而且投资绝对额已排在了全省的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省城太原市的全省第二大投资城市;在扣除农村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后,全市的城镇投资总额达到95.6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超出排在第二位的省城太原市3.75亿元,这在朔州市投资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纵观1—5月份全市投资运行情况,可以说增长的势头表现得十分强劲,前五个月单月的累计增速均在30%以上。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的迹象较为明显,其中5月份累计增幅同比回落了46.41个百分点,这种回落是在去年同期全市投资增长79.24%的基数基础上出现的高位回落。
  2、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一降两升”的变化趋势。
  1—5月份,全市第一产业共完成投资2.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86%;第二产业完成69.08亿元,增长28.31%;第三产业完成31.79亿元,增长48.6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由去年同期的2.91:69.48:27.61转变为1.99:67.12:30.89,一、二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分别下降了0.92和2.3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了3.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积极变化说明了自2008年以来全市实施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3、新建项目完成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比重出现明显下降。
  从全部在建项目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工程完成56.7亿元,增长35.96%;安装工程完成10.76亿元,增长41.57%;设备工器具购置31.63亿元,增长50.78%;其他费用14.88亿元,增长1.07倍。分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94%,占全部投资66.21%,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进一步上升了7.95个百分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8.24亿元,增长30.44%,占完成投资17.72%,比重略降0.32个百分点;而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仅完成10.91亿元,同比下降了27.16%,累计完成投资仅占到全部投资的10.59%,比重又下降了8.75个百分点。
  4、工业投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为新的投资亮点
  1—5月份,全市完成投资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炭、电力、制造、交通、水利等行业当中,其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24.66亿元,下降3.31%,占总投资比重为23.96%;制造业完成16.89亿元,增长81.81%,所占比重为16.41%;电力行业完成24.95亿元,增长25.25%,比重达到24.23%;交通运输业完成4.98亿元,增长54.66%,比重上升到4.8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12.45亿元,增长1.31倍,比重上升到12.09%。
  三、投资增长的原因探析
  从客观上讲,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特别是大项目数量增多是导致1—5月份全市投资高速增长的直接动因。深入分析,当前朔州市投资建设进度之所以会有如此超常表现主要是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朔州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资金。由于建市时间不长,朔州市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尽管目前全市煤炭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还是成为不少战略投资家和大公司的投资首选。中煤平朔东露天煤矿、同煤集团麻家梁矿、鲁能公司整合鹅毛口矿区、全市30家煤矿的机械化升级改造等大项目就是全市煤炭行业投资项目的典型代表,此外象平朔煤矸石发电机组、王坪煤矸石发电厂等一批火电项目也与煤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是建设二十年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积累起来的雄厚经济基础,为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城市扩容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2008年朔州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为目前全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及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正在建设的市区开发路南延、大运路市区段改造、民福街拓宽及西延、市新闻中心大楼、文化艺术中心、市委西区、朔州师范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建设快速增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是为数众多的扩大内需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投资。今年全市实施和启动的“扩内需”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含中央及省扩大内需项目)共163个,总投资达到1304亿元,预计2009年完成投资312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101个。在剔除铁路、公路、水利等跨地区项目之后,全市仍有156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30亿元。
  四是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的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建设“两宜城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朔州市的发展汇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当前投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尽管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比较旺盛的增长势头,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当前全市投资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仍然潜伏着下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全市投资结构上看,农业及农村投资项目数量少,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严重偏低;二是从目前全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困难,部分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面临的资金压力开始逐步增大;三是不少项目目前仍然处在前期准备阶段,土地审批、项目核准进展缓慢,甚至部分项目早已开工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有关手续还处在待办和等办阶段。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一定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千方百计缓解建设项目瓶颈制约。一是全力做好上级资金的争取工作。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与签约项目的紧密联系,切实提高协议履约率,全力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二)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在拉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中的中坚作用。认真落实重点建设项目领导责任制,深入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催办、督办制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三)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后劲。要根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调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争取把项目库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库。力争做到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使项目建设不断档,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