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蔓延,朔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认真分析经济形势,采取抓重点、破难点的方式,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季度依靠投资和消费大幅增长的拉动,在支柱产业的艰难维系下,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小幅增长,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趋势,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回升迹象,但维持各项指标增长均付出了艰苦努力,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仍然极其困难,为进入“十一五”以来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
  一、经济总量继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3亿元,同比增长5%。尽管经济总量还在继续扩大,比上年同期增加8.9亿元,但增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7亿元,而且增长幅度回落到2003年以来的首季最低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尽管增幅同比回落14.3个百分点,但依靠其67.4%的比重优势,仍为GDP增长贡献了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了2.4个百分点。
  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一季度发展势头良好,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但在服务业中,由于受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服务于工业产品销售的批发业受到冲击,一季度煤炭批发销售额完成19.64亿元,同比减少8.06亿元,下降29.1%,直接影响到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同时一季度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是在煤炭工业持续下滑的基础上的相对提高,就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还是较多地依靠工业经济、特别是煤炭工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二、农业生产面临困难,国民经济基础仍很脆弱。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是朔州市的薄弱环节。朔州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耕地构成以旱地为主,靠天吃饭的成分较大,去冬以来,降水量极少,旱情极为严重,尽管全市上下全力组织抗旱,充分利用一切水利设施扩大水浇面积,但对于以山坡地为主的农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各职能部门积极组织调运各种农资,确保春耕生产资料货源充足,但相对于前几年而言,今年的农业生产条件极为困难,这样的开局势必要影响到全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最终成果,进而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受到威胁。据统计一季度在整体种植业局面尚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全市依靠新增蔬菜大棚和牲畜出栏增加的带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855亿元,同比增长11.73%,但一季度生产量在全年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极小。
  三、工业经济发展极其困难,生产速度再次下滑。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能源市场的极度低迷,今年一季度朔州市工业经济在开工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勉强维持了增长的局面。前两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和10.9%,但三月份由于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透水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三个矿井的停产整顿,生产下滑,加上电力市场疲软,电网负荷率低,山西大唐国际神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神头第二发电厂不得不压缩生产,以及山西神头发电有限公司在国家实施的上大压小政策中,7、8两机组继续关停,三月份260户工业企业开工率只有39.85%,因而3月份当月工业生产出现了八年来少有的下降局面,同比下降1.35%,导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完成47.3亿元,同比只增长3.39%,比前两个月增幅下滑4.6个百分点。
  一季度朔州市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增长局面,与朔州市特殊的煤炭独大经济结构有关,其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是直接的拉动力。一季度煤炭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47%,全市原煤产量2272万吨,其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产量1923万吨,占到84.63%。由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煤炭销售价格是由中煤公司定价,市场波动较小,在市场价格较高或较低的时候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因而产值增幅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1-2月份吨煤执行260元的价格,比上年同期高35元,3月份煤价比上月回落25元,导致当月产值出现负增长,但依靠前两个月奠定的产值基础,一季度累计量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这样依靠平朔的带动,全市煤炭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高出1.19亿元,现价增长3.99%。而3月份平朔公司煤价出现回落,导致3月份煤炭行业出厂价格比上月下滑6.46个百分点,1-3月累计煤炭价格指数98.19%,比上年同期下滑1.81个百分点,使用下滑的价格指数来计算可比价格的增长幅度,只能是进一步扩大增幅,因而一季度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煤炭工业依靠81.47%的增加值比重和4.67%的增长速度,为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了3.8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支柱性产品煤和电的产量均处于下降状态。三月份正常生产煤矿只有17家,生产原煤725.08万吨,同比下降33.4%,一季度累计煤炭产量2272万吨,同比下降15.45%。其中平朔公司累计生产1922.8万吨,同比下降3.91%,地方煤炭只完成349万吨,同比下降49.11%。5户发电企业累计发电47.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累计生产乳制品81748吨,同比增长26.3%;生产日用陶瓷11537万件,同比增长12.4%,生产水泥21.57万吨,同比增长87.9%。
  从主要工业生产行业看,一季度统计的17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处于增长状态,行业覆盖面继续保持了前两个月52.9%的水平。增加值超亿元的五个大行业中,有四个行业保持了增长局面。其中煤炭生产行业完成增加值38.54亿元,比重81.47%,同比增长4.67%;电力生产行业完成增加值3.18亿元,比重6.73%,同比增长2.13%;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4亿元,比重2.62%,同比下降6.4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比重2.9%,同比增长15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比重2.47%,同比增长67.32%。但由于行业比重偏小,尚不足以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整体趋势有所回升,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02点,其中轻工业产品102.58点,重工业产品103.09点,但在重工业中只有原料工业品价格指数在100以上(105.52),采掘业和制造业均不足100,分别为97.61和95.49,煤炭、乳品、陶瓷、铁合金价格均不达上年同期水平。
  四、投资消费增势强劲,但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仍显不足。
  2008年朔州市在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中规划的194个项目中,当年开工建设了160个,目前多数续建工程正在陆续开工。今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下,朔州市争取到的前期31个项目103个子项目已全部开工,新争取到的164个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39亿元,通过省市县共同努力、全力配合,一季度部分项目已相继开工,如引黄北干工程、大呼高速公路右玉段、右玉海子湾水库、桑干河河道治理和灌区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年产1500万吨的平朔东露天煤矿等,总投资220亿元。在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大幅扩张态势。一季度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45.16亿元,同比增长43.42%。完成投资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炭、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当中,其中煤炭采选业完成10.03亿元,电力行业完成19.24亿元,交通运输业完成2.19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6.58亿元。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建项目资金到位率下降。一季度,全市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3.89亿元,同比下降39.57%,到位资金占到完成投资的96.6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4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朔州市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品价格下降,主导产业业绩滑坡,企业筹资能力降低,因而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到位情况将受到影响,若处理不当,将对项目建设进程造成冲击。
  一季度朔州市消费市场随着物价逐步回落和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依靠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社会购买力逐年增强的推动,继续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水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回落,1月份103.1、2月底101.9、3月底100.9,市场消费价格基本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有效地稳定了居民消费心理。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7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8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基于朔州市特殊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和科学,工业经济的独大特色过分突出,而加工制造工业又不发达,工业品市场多数向外,消费品供应渠道也以外调为主,因此,即便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十分明显;但对于烘托经济发展气氛和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景气程度,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五、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难以构成其经济拉动因素。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经济体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朔州市而言,作用力十分微弱。200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08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1%,与全国相差近5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716万美元,同比增长83.1%,增幅全省第一,但出口额只有88万美元,不但总量规模全省最小,而且同比还在大幅下降(56.1%),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3.17亿元,同比下降49.2%。
  六、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金融资金地方使用率仍然不高。
  今年朔州市金融业起步良好,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全市金融业发展态势一改过去存款增加较快,贷款增加缓慢的状况,从1月份开始全市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规模就大大高于存款规模,到2月底累计,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39亿元,而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2.44亿元。但3月份形势发生逆转,当月贷款减少9.52亿元,而存款增加17.19亿元,金融存贷款形势再次回归到近年常态,季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8.86亿元,比年初增加22.58亿元,而各项贷款余额146.65亿元,只比年初增加2.92亿元,季末存贷款余额比也由上年末的3.65:1进一步提高到3.74:1,几年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结构失调、存多贷少的矛盾依然突出。
  与此同时,朔州市金融资金地方使用率仍然不高、大量积存资金继续在银行系统内部调剂出朔州市,到3月末系统内资金往来311.12亿元,比上年底的313.75亿元只减少2.65亿元,比2月底增加15.81亿元。
  七、经济运行效益仍然较好,但增长乏力表现明显。
  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形势也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困难。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8.92%,增收2.6亿元。若扣除非即期因素,实际反映当期财政收入处于下降状态。各县区尽管均保持了增长状态,但从增幅看,最高增幅17.99%,最低的只有1.18%,与上年同期最高82.98%和最低47.24%差距较大。
  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与总收入形势基本一致。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同比增长10.16%,增收1.21亿元。六县区增幅均与上年同期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上年增幅(126.17%)最高的怀仁县今年出现下降局面,同比下降18.59%,为六县区中唯一的下降县,减收3521万元。增幅最高的右玉县也只增长17.27%,同比相差33.7个百分点。
  全市2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0.84亿元,同比下降7.72%的同时,主营业务成本下降12.36%,营业费用下降12.41%,管理费用下降21.49%,财务费用下降129.9%,实现利税总额29.66亿元,增长37.18%,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14个百分点。企业资产利税率4.54%,同比提高0.9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0.4%,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大幅下滑,亏损面减少60%,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73.94%。工业企业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59.91%,同比下降4.37个百分点。
  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势明显不足。
  在积极关注民生、保障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增收政策推动下,依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后盾,朔州市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大幅增长状态,但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形势也遭遇困扰。
  从城镇居民收入看,一月份依靠春节前集中性福利发放等非正常因素得以保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4%,但到二月份,因上年春节前集中性福利发放因素在二月,存在不可比因素,因而当月收入同比出现下降3.95%,进而使前两个月的累计收入增幅回落到9.33%。三月份尽管有所回升,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87元,同比增长10.02%,与上年同期相差6.2个百分点,滑落到2004年以来一季度增幅最低水平
  一季度城镇单位就业状况良好,劳动报酬继续保持增长。季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34万人,同比增长4.92%。其中在岗职工13.81万人,同比增长3.4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14亿元,同比增长16.93%。
  从农民收入看,一季度调查推算的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34.5元,同比增长6.5%,与上年同期22.9%的增幅相差了16.4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增长较低的一年。从收入构成看,尽管工资性收入实现248.2元,增长较大(39.49%),但比重只有29.7%,而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最高(56.9%)的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只有475元,同比下降了13.63%,其中来自牧业收入220.2元,同比下降15.1%。大宗粮食收购价格偏低、鲜奶销售价低量小是当前的突出问题。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结果看,当前,朔州市经济形势还相当严峻,特别是面对朔州市特殊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整体宏观环境没有根本性扭转的背景下,走出金融危机影阴仍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企业景气程度不足。一季度调查的全市企业景气指数只有86.27,在去年四季度降到近年来最低点后,今年一季度只回升1.51点,比去年同期仍低36.59点;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89.09,虽比去年四季度回升1.38点,但比去年同期低了56.01点。
  二是主导产业难以尽快走上正轨。从市场因素看,煤炭价格回升速度慢、市场需求不足,煤炭销售严重不畅;从政策因素看,煤矿整顿、资源整合、机械化开采要求等,导致煤矿停产率偏高。
  三是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一方面是持续干旱严重影响到种植业生产有效扩大,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是乳品加工企业生产难以全面恢复,对畜牧养殖业造成挑战,特别是奶牛养殖难以继续扩大,并有萎缩迹象。
  四是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面临挑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上下了很大精力,一方面围绕全市经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制定了刺激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针对煤炭销售不畅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奖励政策,采取财政补贴和放心奶近万家,帮助乳品企业解决产品销售困难。另一方面抓住国家增加投资、刺激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了众多重点基础性建设项目,并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实施进程;进一步加快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大力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市财政拿出1.2亿元进行以奖代补,但由于重点建设项目多为非生产性项目,而朔州市建筑企业成长缓慢,具备承揽项目建设能力的资质以上企业不多,再加上朔州市建材工业发展不够成熟,政策措施效应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难以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根据目前经济形势,时序已进入第二季度,扭转经济发展不利局面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在一季度已经开展的重点工作基础上,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这个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再加一把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双过半”。
  一是要把确保当前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作为一项关系全市经济稳定大局的大事,提上日程、做出实实在在的安排部署,并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确保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按规划按时开工建设,保障建设进度。
  三是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经济不够景气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农民工返乡造成的增收困难局面,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促进农民工增加就业的培训、介绍等措施;另一方面把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城市社会保障与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城乡居民看到希望、重树信心。
  四是要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坚决杜绝在刺激投资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扩张,防止为保增长,造成生态环境的再次恶化。
  五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功能,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经济活动单位增强自主性,多依赖市场、少依赖“市长”,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管理和服务引导上,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