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9年下半年朔州市经济企稳回升,到年底逐步步入基本正常以来,今年一月份朔州市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出恢复性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煤、电主导产品产量均出现大幅增长,朔州市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活跃。  
  一、工业生产增势强劲    
  一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21.87亿元,同比增长55.18%,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64亿元,同比增长15.05%;重工业完成21.24亿元,增长56.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12.69亿元,增长36.85%;集体企业完成0.81亿元,增长2.43倍;股份制企业完成6.55亿元,增长%80.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完成0.29亿元,下降8.2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1.53亿元,增长1.42倍。  
  从目前统计的1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个11个行业增加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包括: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58.3%,饮料制造业增长2.27倍,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63.69%,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长2.39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8.4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33%,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长27.1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5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  
  1、地方工业生产增势迅猛。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转暖,能源需求出现了明显回升,同时由于去年一月份我市地方工业特别是地方煤炭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停产状态,产值基数较低,为今年一月份地方工业生产出现大幅增长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一月份,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84.24%,增速高出中央企业49.67个百分点,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增长5.78%;市属企业完成0.02亿元,增长%;县属企业完成3.39亿元,增长1.16倍;乡属及城镇街道办企业完成0.49亿元,增长6.14倍;村及村以下企业完成5.55亿元,增长91.38%。  
  2、煤炭、电力、日用陶瓷三大支柱产业表现出色。在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中,除乳制品行业生产继续下降外,其他三大行业均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一月份全市生产原煤1181.9万吨,同比增长58.8%;发电21.2亿度,增长37.3%;生产日用陶瓷3378万件,增长70.6%。三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同比增长55.87%,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1.3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50.6个百分点。  
  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企业实现利税大幅增长。一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52.68亿元,同比增长58.1%,销售率维持在99.98%的高位水平。213家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48亿元,同比增长72.83%,累计实现利税10.48亿元,增长93.11%,其中利润增长5.05倍。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活跃  
  在平朔东露天煤矿和右玉煤矸石电厂等大型投资项目的强力带动下,一月份,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29.83%,在去年增长35%的基础上,再次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水平。  
  三、财政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  
  据财政部门统计,今年1月份,朔州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8.8%,成功实现首月“开门红”,成为一月份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22.92%,绝对额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38.71%,比上年同期提高4.4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的大幅增长,为进一步强化财政职能,全面落实“三保”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月份市、县两级财政在农村和社会公共事业尤其是在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就达到1.73亿元,同比增长22.94%。  
  四、进出口大幅下挫,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受国际市场疲软的负面影响,今年一月份我市对外贸易形势开局不利,形势较为严峻。一月份,全市按收发货所在地统计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共完成1437万美元,比去年同月下降81%,其中出口1017万美元,同比下降84.8%,进口42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只完成404万美元,同比下降39.2%,其中出口51万美元,同比下降15.8%,进口413万美元,下降41.3%。  
  一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213.8万元,比去年同月减少284.1万元,下降57.1%。  
  总体来看,尽管一月份全市在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总量方面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经济形势有整体向好的积极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全市对外贸易没有延续去年的高速增长态势,由升转降;二是财政收入虽然从全市来讲出现了比较好的长势,但从分县区的情况来看,全市六县区除平鲁区和右玉县保持增长外,其他四个县的财政总收入均出现了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怀仁县财政总收入下降幅度达到了37%以上;三是尽管全市工业经济在今年一月份的表现非常良好,但站在全省的大环境下来看并非一枝独秀,一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共完成292.73亿元,同比增长43.1%,整体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均十分明显,全省11个地市中,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或超过40%的地市就有9个,其中增幅最高的临汾市和吕梁市分别达到了82.9%和82.6%。  
  由此可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远未彻底消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尚不十分明朗的大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来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这无疑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级政府所必然面临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