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遭遇去冬今春初夏以来的持续干旱,针对较严重的旱情,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掌握旱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抗旱预案,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在7月上旬旱情解除后,又及时发放小日期农作物种子,积极抓好雨后抢墒播种工作。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进行分类指导,狠抓关键环节,确保农作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全市粮食作物在抗旱措施到位、抢播及时、田间管理有序的情况下,把灾情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9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为487.49万亩,比上年的488.85万亩减少0.28%;粮食面积比上年增长3.68%;产量比上年减少5.65%。
  政策引导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针对严重的旱情,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旱情解除后,农民积极抓住有利时机在雨后抢墒播种,使春播期间因干旱未能下种的面积得以补种。
  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市粮食实际播种面积为391.26万亩,比上年的377.39万亩增加13.87万亩,增长3.6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24.50万亩,比上年的24.24万亩增加0.26万亩,增长1.07%;秋粮播种面积为366.76万亩,比上年的353.15万亩增加13.61万亩,增长3.85%。
  从县区来看,粮食总播面积除山阴县为75.14万亩,比上年的76.11万亩减少0.97万亩,减少1.28%外,其余五县区均比上年增加。朔城区粮食面积为81.6万亩,比上年的78.03万亩增加3.57万亩,增长4.58%;平鲁区粮食面积为67.59万亩,比上年的62.7万亩增加4.89万亩,增长7.80%;应县粮食面积为61.41万亩,比上年的56.25万亩增加5.16万亩,增长9.17%;右玉县粮食面积为48.52万亩,比上年的47.31万亩增加1.21万亩,增长2.56%;怀仁县粮食面积为57万亩,比上年的56.99万亩增加0.01万亩,增长0.03%。
  气候影响全市粮食单产水平下降
  面对粮食生长持续高温少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开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农业基础设施,启动全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组织指导广大农民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增强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7月7日—8日以后,旱情得到解除。尽管如此,由于前期干旱时间长,旱情重,范围广,且引发部分地区病虫害较往年偏重发生,影响了粮食生产发展,全市粮食单产水平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粮食亩产为184.49公斤,比上年的202.74公斤减少18.25公斤,下降9.00%。其中:夏粮亩产为20.29公斤,比上年的55.26公斤减少34.97公斤,下降63.28%;秋粮亩产为195.46公斤,比上年的212.86公斤减少17.40公斤,下降8.17%。
   从县区来看,亩产均比上年减少。朔城区粮食亩产为292.31公斤,比上年的305.67公斤减少13.36公斤,下降4.37%;平鲁区粮食亩产为55.19公斤,比上年的59.6公斤减少4.41公斤,下降7.39%;山阴县粮食亩产为196.34公斤,比上年的203.01公斤减少6.67公斤,下降3.29%;应县粮食亩产为326.74公斤,比上年的327.36公斤减少0.62公斤,下降0.19%;右玉县粮食亩产为42.99公斤,比上年的52.53公斤减少9.54公斤,下降18.16%;怀仁县亩产为135.05公斤,比上年的220.58公斤减少85.53公斤,下降38.78%。
  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情况
  全市粮食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克服了不利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等影响,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做好农作物管理和生产等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尽量把由于灾情影响所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市全年粮食生产的特点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不利气候降低单产水平,全年粮食减产幅度较小。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粮食产量为721842吨,比上年的765102吨减少43260吨,减少5.65%。其中:夏粮产量为4969吨,比上年的13395吨减少8426吨,减少62.90%;秋粮产量为716873吨,比上年的751707吨减少34834吨,减少4.63%。
  从县区来看,朔城区粮食产量为238528吨,比上年的238516吨增加12吨,增长0.01%;平鲁区粮食产量为37302吨,比上年的37372吨减少70吨,减少0.19%;山阴县粮食产量为147519吨,比上年的154514吨减少6995吨,减少4.53%;应县粮食产量为200651吨,比上年的184140吨增加16511吨,增长8.97%;右玉县粮食产量为20863吨,比上年的24852吨减少3989吨,减少16.05%;怀仁县粮食产量为76979吨,比上年的125708吨减少48729吨,减少38.76%。
  关于提高粮食产能的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要加强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采取配方施肥、多施农家肥等措施,不断培肥地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措施,改善地力,提高保水蓄水能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加大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持粮食总量稳定增长,靠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只有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为此,要加快推进以良种培育、良法栽培和防灾减灾为重点的科研攻关和推广,加快构建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载体的推广示范工作机制,加快拓展以粮食作物机耕、机播、机收为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把科技渗透到粮食生产的每个关键环节之中。当前应重点抓好一批技术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技项目推广和已经显示出有较大增产潜力、前景看好的后备技术的示范,以及对农民科技教育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
  三是要密切关注粮价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扬,尤其是化肥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或提高种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