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0-28 00:00
信息来源:
朔州市人民政府

打印信息

关闭页面

字体放大

字体重置

字体缩小

收藏页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页面
朔州市2009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情况分析
时间:2009-10-28 00:00
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
受去年三季度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乃至全省工业经济一路下滑。我市依靠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撑,与全省其他市相比,虽然工业经济增幅一直位居前茅,但是发展步履依然艰难。在前八个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取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九月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回升态势,随着众多煤炭生产企业的复产、复工,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炭生产回升迹象明显,当月生产大幅增长,工业经济回升幅度进一步扩大。
一、工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26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76.47亿元,同比增长7.3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21.67亿元,同比增长2.7%;累计产销率达98.09%。
轻重工业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227家重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52亿元,同比增长7.04%;40家轻工业企业累计完成7.95亿元,同比增长15.7%,轻工业比重工业的发展速度高出8.66个百分点。
主导行业拉动作用明显,新型行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1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下降,其它12个行业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4.94亿元,同比增长6.48%,占全市增加值的82.1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0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7.82%;饮料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94.3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90.59%,占工业增加值的2.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同比增长1.6倍,占工业增加值的3.1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1.9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2亿元,同比增长0.43%,占工业增加值的5.51%。
“三大方阵”企业作用非凡。列入全省“三大方阵”的集团有3家企业,分别为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国怀精煤有限公司、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前三季度, 3家“三大方阵”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03.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44 %,增长0.71 %。前三季度,3家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约89.4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50.67 %,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3.74个百分点,“三大方阵”企业撑起全市工业经济“半边天”。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市统计的3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4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17种呈不同下降趋势。其中:原煤8713.92万吨,下降3.9%;洗煤6655.69万吨,增长1.8%;饮料酒55190千升,增长1.45倍;合成氨17.44万吨,增长50.7%;水泥80.39万吨,增长1.3倍;商品混凝土47.73万立方米,增长35.77倍;耐火材料制品36.59万吨,增长11.47倍;日用陶瓷35173万件,增长34.4%;乳制品13.88万吨,下降21.5 %;焦炭2.81万吨,下降56.1%;铁合金9.92万吨,下降23.7%;发电量145.45亿千瓦小时,下降8.9%。
各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股份制经济异军突起。从经济类型分组来看:国有工业完成89.2亿元,增长6.28 %,除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负增长外,其他经济类型均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股份制经济尤为突出。前三季度,股份制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63.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01 %,是仅次于国有工业经济的第二大经济类型,比上年同期增长5.54 %,国有、股份制经济共同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6.39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水平大幅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75亿元,同比增长4.59 %;实现利润总额44.65亿元,同比增长36.91 %;实现利税总额88.39亿元,增长10.94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66.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16 %。全市工业企业呈现整体盈利的良好运行态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效益明显好于重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82亿元 ,同比增长3.07 %,利润总额43.45亿元,同比增长35.06 %;轻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46.87 %,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1.71 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低速增长局面。尽管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但由于工业行业单一,经济总量不大,经济运行效益不高,与全省和部分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结构单一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我市少数行业的高增长、高效益掩盖了整体工业薄弱的矛盾,产业发展很不协调,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解决好全市工业企业的行业单一的问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煤炭是朔州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整个工业产业链中极重要的环节。为保障和提升朔州煤炭产业,针对目前地方煤矿开工不足的现状,必须加快推进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进程。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机械化升级改造步伐,督促企业尽快完成各项升级改造投资,加紧复产验收。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技术的条件下,争取早日实现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生产,发挥煤炭工业支撑作用,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压力大的不利局面。同时,在扎实推进煤炭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加快以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型电力工业发展,全面提升能源工业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煤电工业这篇大文章,巩固我市能源大市的地位。
(二) 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从行业结构上看,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从产品结构上看,品种少,档次低,产品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朔州品牌少。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发展平台。
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布局相对分散,缺乏发展平台,使得有限的公共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现有工业没有形成园区,利用率低,协调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很突出。
四、今后工作思路和打算
总体而言,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明显回升态势。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效措施是完全可以保持目前良好回稳态势的。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预测分析工作。
要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研究,对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要把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作为监测分析的着力点,防止工业生产大起大落,及时提出预测预警信息,努力研究应对措施,增强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二)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精心培育铁合金冶炼加工、风电开发、建筑建材新材料、陶瓷、医药保健品等新兴工业。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一批新建和技改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现代煤化工、煤机装备制造主导产业竞争力,推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节能降耗工作。
健全完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重点做好重大环保项目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促进工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建设工业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开展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组织实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企业环境保护等示范项目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生力军,对中小企业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运作机制,为中小企业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有效合作搭建桥梁,改善融资环境。在继续抓好企业发展园区完善配套的同时,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发展平台,整体带动全市工业的发展。
(五)培育特色工业园区,提升产业竞争力。
形成有特色产业集聚的机制。工业集中必然要求企业提升技术层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牵线搭桥,实行内引外联,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用科技推动产业化发展。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为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加入到为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多生产配套产品,少生产最终产品,形成开放型的产业结构。工业园区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配套,形成有特色的工业园区,防止企业盲目无序的发展,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在特色优势产业上,确定一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制订配套政策,营造政策“洼地”。结合我市实际,要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建设力度,使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得以共享,为企业进区配套生产提供载体、平台和硬环境,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园区。
您在使用网站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随时联系我。我们努力改进网站服务,让更多市民朋友感受到政府的用心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