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2月份,朔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依靠支柱行业的有力带动,保持了回升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两支主要力量——投资和消费均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工业生产速度进一步提高,部分行业生产转机初现,金融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但企业开工不足,宏观经济运行效益出现下滑,财政增收势头放缓,居民收入增幅回落。整体来讲,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仍处于相对低迷状态。
  具体来讲,2月份全市国民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速度进一步加快
  2月份全市统计的2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月提高4.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增加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7.99%,比1月份加快1.69个百分点。仍是全省唯一的一个生产增长城市,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5%,最低的忻州市同比下降30.6%。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1%,但累计只增长3.8%,低于朔州市4.2个百分点。
  1.煤炭工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发挥。2月份,全市维持正常生产煤矿18座,比1月份又减少4座,停产比重提高到87.5%,当月生产原煤809万吨,同比下降13.31%。五个产煤县中只有平鲁区当月产量增长37.2%,其余全部下降,其中朔城区和山阴县当月全面停产。1-2月份累计生产原煤1546.91万吨,同比下降3.22%。2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15.56%,1-2月累计完成增加值24.52亿元,占到前两个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9%以上,同比增长13.1%,为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了近11个百分点。其中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一家完成增加值13.15亿元,占到全部工业的53.6%,同比增长10.95%。
  2.重点行业生产开始回升。1-2月份统计的17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处于增长状态,比1月份增加了4个行业,行业覆盖面提高19.6个百分点。除煤炭工业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电力生产行业。2月份发电14.79亿度,比上年同月增长29.6%,1-2月累计发电30.42亿度,同比下降3%,但比1月份提升了18.6个百分点。依靠价格上涨带动,1-2月份全市电力生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2.17%,比1月份提升17.22个百分比,是自上年出现生产负增长以来,首次出现的正增长。
  其次是乳品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继1月份扭转了上年连续12个月下降的被动局面之后,2月份全市乳品生产行业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当月生产乳制品29363吨,比上月增长45.8%,比上年同月增长54.4%,累计生产73194吨,同比增长97.5%,其中液体乳的生产也在2月份扭转了上月同比下降15.5%的局面,累计产量增长77.8%。整个乳品生产行业1-2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520万元,同比增长17.2%,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92%,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日用陶瓷行业2月份生产也出现大幅回升。当月生产日用陶瓷4514万件,比1月份增长118.8%,累计产量6828万件,同比下降9%,增幅比上月回升30.7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完成2393万元,增加值比重也由上月的不足0.5%提高到0.82%,尽管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45%,但累计增加值仍同比下降19.64%,需要经过以后几个月的奋力生产,才有望扭转下降局面。
  3.适应国家、省、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的形势,建材工业开始显露生机。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从根本上形成积极良性的经济增长机制,今明两年国家将投资4万亿元,省投资6500亿元,重点用于加强基础设施,拉动内需,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的带动辐射能力极强,首先势必要消耗庞大的建设材料,因而也为朔州市建材工业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1-2月份全市生产水泥57860吨,同比增长12.8%,生产耐火材料620吨,同比增长37.3%。
  二、投资、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起步表现旺盛。1-2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77.87%,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1.69个百分点。由于1、2月份朔州地区气温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室外工程不具备施工条件,因此前两个月的投资完成额主要以安装和设备购置投资为主,并且1-2月份主要集中在煤电几个项目,同时纳入2009年开工计划的所有重点新上项目没有正式开工,因此良好的起步预示着,今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也将有力地拉动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坚强动力。
  2.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局面。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购买力逐年增强、市场物价持续回落的良好背景下,今年朔州市消费品市场首月就取得了良好发展业绩。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46亿元,同比增长32%。2月份受春节已过,节日前集中消费因素消失,而上年2月份正是春节集中消费期间,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2亿元,低于1月份2.14亿元,但仍同比增长22.9%,1-2月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9亿元,同比增长27.8%,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十一个城市中高居第一位。特别是住宿餐饮业消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火爆局面,在新的消费观念带动下,过节订餐消费已形成时尚,节日期间各酒店生意异常兴隆,住宿餐饮业2月份当月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同比增长37.7%,累计实现零售额3.12亿元,同比增长56.1%。为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对外贸易大幅开局,但出口继续呈下降态势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体现出来,面对严峻的出口下降,国家才出台积极的投资政策,刺激国内市场需求。而今年朔州市对外贸易却呈现出良好的开局,前两个月海关进出口总额不降反升,累计完成1091万美元,同比增长81.2%。但进出口构成极不合理,出口只有71万美元,同比下降51.2%,而以中煤公司为主的设备进口完成1020万美元,同比增长123.4%。
  四、金融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得到积极体现,今年全市金融业发展态势一改过去存款增加较快,贷款增加缓慢的状况,从1月份开始全市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规模就大大高于存款规模,1月份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45亿元,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1.99亿元,是存款增量的2.2倍。2月份形势更加明朗,当月存款额比1月份不增反减少399万元,而贷款额比1月份再增4529.6万元。到2月底累计,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1.67亿元,比年初增加5.39亿元,而各项贷款余额156.17亿元,比年初增加12.44亿元。几年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结构失调、存多贷少的矛盾得到逐步缓和,2月末存贷款余额比也由上年末的3.65:1回落到3.4:1。
  与此同时,朔州市金融资金地方使用率不高、大量积存资金在银行系统内部调剂出朔州市的问题也有所缓减,到2月末系统内资金往来已由上年底的313.75亿元下降为295.31亿元,净减少18.46亿元。
  五、财政增收势头明显放缓
  与1月份相比,2月份财政收入由于没有了非即期因素的支持,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明显下滑。当月财政总收入只实现5.29亿元,不足1月份的一半,比上年同月还要低0.89亿元,导致1-2月累计财政总收入16.22亿元,同比只增长7.82%,比1月份增速回落15.6个百分点,尽管比全省总水平仍高9.43个百分点,但在全省11个城市中排位后退两位到第七位上,与排在第一位上的阳泉市相差45个百分点。按照年初确定的116亿全年奋斗目标,前两个月不达序时平均进度,累计短收3.11亿元,其中市级收入只完成4.9亿元,短收3.01亿元,占到全部短收量的96.65%。从县区情况看,除朔城区同比下降25.03%外,其余县区均保持了22%以上的增长速度,最高的山阴县同比增长38.08%。
  2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形势与总收入基本一致,当月完成1.98亿元,只是1月份的52.78%,比上年2月收入量也低0.12亿元。1-2月累计完成5.72亿元,同比只增3.51%,比1月份增速回落5.73个百分点,尽管比全省总水平高出8.88个百分点,但在全省也只排在第七位,与排在第一位上的阳泉市相差53.86个百分点。六县区中除朔城区同比下降50.27%,短收4742万元外,其余县区增幅均超过全市,达到10%以上,其中山阴县同比增长80.07%,增收4714万元。
  六、居民收入增幅回落
  2月份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元,同比下降3.95%,1-2月份累计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91.4元,同比只增长9.33%,比1月份增幅下滑16。04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首次出现的增幅不足10个百分点状况。分析1、2月份收入趋势变化,主要原因是上年春节在2月份,今年前移到1月份,通常节前各单位均有集中发放奖金、福利、部分补发工资等现象,今年增收因素集中体现在1月份,导致1月份居民收入出现高增长,而2月份已进入正常状态,与上年2月份的集中增收发生错位,因而出现下降局面。其次从样本代表性上看,市区城镇居民收入抽样调查样本单位150户,其中平朔住户就占到五分之一,2月份平朔公司已经执行了降低工资标准政策,人均下调1000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表明,全省前两个月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整体趋势继续延续了上年四季度的下行态势。农业生产在南部粮食主产区受严重干旱影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工业经济在煤、电、冶金、焦化等支柱产业市场需求不足、生产全面不景气的影响下,全省工业经济到二月份丝毫没有出现转暖迹象。投资活动比较活跃,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国有投资增长较快,而非国有投资同比呈下降趋势,政府投资意愿强烈,但带动民间和企业投资的效果不佳。服务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目前还不太明显,但具体到消费品零售分类实现规模和比重看,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如汽车)销售情况也处于下滑状态,危机影响必然要进一步显现,所以全省经济形势极不乐观,转暖端倪尚未出现。
  应当说,前两个月朔州市的经济运行态势在全省各市中表现相对较好,投资、消费大幅增长,工业经济保持上行,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局面,并不能成为我们判断经济走势的绝对性依据,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多。同时从2月份的运行结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即将来临的更为严峻的发展局势,首先是财政增收遇到困难,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更为关键的是支柱产品的销售问题。据统计,1月份全市煤炭销售还在增加,到2月份就出现下降,全市煤炭销售量679.9万吨,比上年同月下降8%,少销近61万吨,导致前两个月累计煤炭销量1209.4万吨,同比下降0.93%。据煤炭企业反映,目前煤炭销售局势还在恶化,与上年同期相比,不但价格上不去,而且销路极不顺畅,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将延续一定时期,这将对确保朔州市工业经济、乃至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财政增收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目前,全市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必须有所转变,由全面开花转向重点突破。当然,制定积极政策,带动企业重树信心,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创新技术、转变发展思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在扩大煤炭销售上发挥政府应尽的职责。同时,要发挥好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在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