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委和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整体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经受住了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城镇居民收支呈现稳步增长的可喜局面,生活水平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17282.97元,同比增长14.4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99.81元,增长10.74%,城镇居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增长情况见表一:
2009年朔州市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及其增长情况(表一)
(一)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
2009年,朔州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242.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0%。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13613.55元,同比增长16.89%。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其占家庭总收入的82.41%。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2009年下半年,应对金融危机初见成效,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回升,职工收入相应增加;二是政策性调资因素影响。2009年朔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工资改革陆续到位,上调并补发了津补贴。
(二)经营净收入缓慢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居民的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欲望不强。随着整体经济的趋稳回升,在政府加大就业,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信心得以提升,不仅带动了居民消费的平稳增长,也使个体经济逐步走出经营谷底。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79.98元,明显高于上年水平,增长6.13%。
(三)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
2009年,朔州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049.53元,同比增长18.46%。转移性收入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2009年,朔州市再次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的离退休人员也都增加和补发了津补贴,全年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1832.1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4%;二是政府对困难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积极向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各种救济补助,有效促进了城市低收入居民保障性收入的稳定增加。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失业保险金收入9.38元,同比增长2.56倍;三是城镇居民家庭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礼尚往来标准继续攀升,人均捐赠收入达到83.95元,同比增长24.32%。
(四)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出租房屋收入快速增长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10.61元,同比下降21.58%。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增速减缓,股息与红利收入同比下降。但近几年朔州城市建设力度非常大,我市很多居民有除用于居住以外的其它房屋出租,由此产生的房屋出租收入也是拉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年人均房租收入126.29元,同比增长37.60%。
二、城镇居民生活逐步改善
2009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经济的回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加之物价回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速加快,朔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404.59元,同比增长3.69%。
从我市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构成看,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最大,2009年恩格尔系数为32.8%。2009年朔州市城镇居民八大类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见表二:
朔州市城镇居民八大类支出及其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表二)
消费类别
|
金额(元)
|
增长(%)
|
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
消费性支出
|
11404.59
|
3.69
|
100.00 |
食品
|
3741.09
|
4.16
|
32.8 |
衣着
|
1555.74
|
-8.14
|
13.64 |
居住
|
1105.18
|
-22.11
|
9.69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652.63
|
9.49
|
5.72 |
医疗保健
|
735.56
|
-6.56
|
6.45 |
交通通讯
|
1904.9
|
62.89
|
66.43 |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
1380.42
|
-5.76
|
12.10 |
杂项商品及服务
|
329.07
|
18.63
|
9.69 |
1、交通通讯支出居八类支出之首,汽车消费升温。
2009年,朔州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904.9元,同比增长62.89%,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与增幅均位居八大类消费支出的第一位。其中交通支出增长2.04倍,通信支出增长13.36%。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促使朔州城市居民购车热潮不断升温。2009年朔州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18.67辆,比上年同期增加0.67辆;居民家庭人均购买家用汽车支出925.16元,同比增长3.71倍。
2、居民个性化消费愈发彰显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329.07元,同比增长18.63%。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钱用于金银珠宝等各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消费上。全年居民人均金银珠宝饰品支出69.03元、其它服务支出15.64元,同比分别增长5.42倍和15.94%。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生活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大件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各种全自动、多功能、安全环保的耐用消费品已逐渐替代老产品。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52.63元,同比增长9.49%。
4、食品支出继续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消费趋向科学健康方向发展。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741.09元,同比增长4.16%。其中,蔬菜类和干鲜瓜果类的消费支出分别达到376.22元和364.83元,增长了18.68 %和23.76%。
5、个人保险意识增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城市居民的保险意识日益增强,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朔州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1521.68元,同比增长66.74%,其中: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607.04元,同比增长61.58%;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633.45元,同比增长56.55%;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209.24元,同比增长2.36倍;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64.24元,同比增长60.64%。
6、现代化信息产品已深入家庭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方式,正被E—mail、短信等现代信息传送方式所代替。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网络学校迅速崛起,网上订票、购物、咨询等服务项目也应运而生,“e化生活”正在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从与信息化相关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看,截止到2009年底朔州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56.67台,比去年同期增加25.34台。
三、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高低收入户差距依然很大。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城镇弱势群体的保障措施,使低收入户生活有了更多保障,加快了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按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分组,2009年朔州市占20%的低收入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203.81元,同比增长19.42%。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68个百分点。但由于低收入户收入基数低,即使高速增长,相对于全市平均水平15499.81元差距仍然很大。
2、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收入主要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主,两项收入合计占家庭总收入的94.27%;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仅为4.51%和1.22%。因此要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家庭投资理财等非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3、调查存在误差影响调查数据。一是由于城镇住户调查难度加大,受技术手段制约,调查户有瞒报、漏报现象,影响了朔州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真实反映;二是有些调查社区配合程度较差,影响了样本分布的科学性、代表性。
(二)意见建议
1、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减小收入差距。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应不断加快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长幅度。一是要认真落实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规范劳动保险政策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收入的保障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利用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税收手段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抑制高低收入差距的扩大。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一是通过增加就业、税收征收、转移支付等渠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低收入群体就业难、收入低、储蓄少,从而缺乏消费的能力,且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条件下,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更差,消费能力更加受到限制。二是通过增加休闲时间、改善消费环境、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中高收入群体一般收入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储蓄相对较多,有着比较强的消费能力,养老、医疗、教育等都有保障,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空间。
3、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着重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邮电、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旅游、居住、家政服务等行业,如旅游业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观光、娱乐等,乔迁新居涉及装潢、置办新的家庭设备及用品、住房服务消费等,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条件,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四、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的收支展望
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各项刺激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对当前形势作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要求和教育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原则,紧紧围绕建设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目标,着力抓好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民计五个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全省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实现率先发展。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重点突出,切合实际。强调“要突出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这也预示着2010年朔州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有望保持上年水平,同时消费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