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势头十分明显。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33%,同比增幅提高了40.3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43.85亿元,增长50.7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25.29亿元,增长30.43%;集体企业完成1.73亿元,增长2.21倍;股份制企业完成14.84亿元,增长79.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0.53亿元,下降16.29%;其他企业完成2.79亿元,增长73.88%。
从2月份单月生产情况来看,全市当月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3.31亿元,同比增长42.45%,增幅较1月份的55.18%回落了12.73个百分点。
分行业观察,16个行业大类中,共有11个行业增加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煤碳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1.52%,饮料制造业增长2.78倍,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17.4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长2.03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0.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8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3%,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长21.4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46%。全市工业中,增加值继续出现下降的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医药制造、黑色金属治炼及加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分别下降了46.91%、23.77%、37.12%,26.10%,3.6%。
1、地方工业生产增势迅猛。1—2月份,全市地方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3.16亿元,同比增长69.3%,增速高出中央企业37.99个百分点,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下降38.72%;市属企业完成0.03亿元,下降38.28%;县属企业完成7.21亿元,增长1.39倍;乡属及城镇街道办企业完成2.06亿元,增长12.27倍;村及村以下企业完成11.72亿元,增长65.07%。
2、煤炭、电力行业表现突出,日用陶瓷生产稳定增长。在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中,除乳制品行业生产继续下降外,其他三大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煤、电行业增长尤为突出。
1—2月份,全市累计生产原煤2378.18万吨,同比增长53.74%;其中2月份原煤产量为1217.72万吨,比去年同月增加408.69万吨,同比增长50.52%,比今年1月份增加57.26万吨,环比增长4.93%。前两个月,全市共完成洗煤1607.78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2月份完成791.92万吨,比去年同月增加134.71万吨,同比增长20.5%;比1月份减少23.93万吨,环比下降2.9%。
1—2月份,全市共完成发电39.74亿度,同比增长31.7%;其中2月份当月发电18.59亿度,比去年同月增加3.82亿度,增长25.8%;比1月份少发电2.57亿度,环比下降12.15%。
1—2月份,全市生产日用陶瓷6428万件,同比增长6.4%;其中2月份共生产3050万件,比去年同月减少992件,同比下降24.54%;比1月份减少328万件,环比下降9.7%。
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企业实现利税大幅增长。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07.99亿元,同比增长52.9%,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9.66%的高位水平。同时,今年1月份工业企业财务统计报表显示,全市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月份,全市2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48亿元,同比增长72.83%,累计实现利税10.48亿元,增长93.11%,其中利润增长5.05倍。
二、投资、消费“两架马车”动力不减,对外贸易明显下降。尽管目前华北地区气温较低,但在东露天煤矿、右玉煤矸石电厂等一批跨年度大项目的拉动下,全市投资仍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1—2月份,全市共有13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51.59%,增幅较1月份又提高21.76个百分点。
同时,在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持续鼓励以及“春节、元宵”两大传统节日效应的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旺盛,活力不减。1—2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4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城镇17.7亿元,增长17.8%;乡村5.13亿元,增长22.9%。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0.32亿元,增长10.2%;零售业完成17.93亿元,增长16.5%;住宿业完成1.38亿元,增长34%;餐饮业完成3.21亿元,增长28.6%。
受国际市场疲软的负面影响,今年1月份我市对外贸易开局不利,形势较为严峻。1月份,全市按收发货所在地统计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共完成1437万美元,比去年同月下降81%,其中出口1017万美元,同比下降84.8%,进口42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只完成404万美元,同比下降39.2%,其中出口51万美元,同比下降15.8%,进口413万美元,下降41.3%。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3141万元,同比下降81.7%,降幅较去年同期又扩大了26.6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在1月份增长8.8%,成功实现首月“开门红”的基础上,全市财总收入在进入2月份后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到两位数水平。据市财政部门统计,1—2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增幅同比提高9.31个百分点,比1月份增长速度加快8.3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1亿元,增长25.9%,同比增幅加快了22.4个百分点。分县区看,财政总收入增长的县区有4个,分别是朔城区增长13.7%,平鲁区增长13.31%,应县增长19.35,右玉县增长37.19%;下降的县区有2个,分别是山阴县下降13.11%,怀仁县下降32.52%。全市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的大幅增长,为进一步强化财政职能,全面落实“三保”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1—2月份,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达到6.99亿元,同比增长15.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亿元,增长10.55% ;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0.13亿元,增长28.05%;环境保护支出0.43亿元,增长6.3倍。
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加快,但物价上涨势头较为明显,通胀压力正在逐步显现。1—2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7.7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1%,同比增幅又提高了6.91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2863.83元,增长15.34%;经营性收入178.97元,增长61.02%。前两个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75.73元,同比增长13.13%。其中衣着支出增长30.64%;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2.27倍;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下降6.27%、37.58%、13.63%、26.3%。
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1%,涨幅较去年同期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抢眼,价格水平同比上升了10.9%,远远高于5%的“通胀警戒线”,虽然食品价格的上涨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物价变动的总体趋势,但一定要认识到,作为居民生活必须品,食品价格对各类商品价格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在整体价格形成过程中传导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目前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大的政策背景下,全社会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足,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很有可能将全年的整个市场价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前两个月经济运行的各方面情况可以初步看出,目前全市经济从整体上仍然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的势头,有继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只要深入分析、认真对比,就不难发现当前经济领域内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市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仍然没有改善,全市对外贸易没有延续去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反而由升转降。特别是国际能源市场需求不足,对我市主导产业的影响仍然较大。
二是财政收入虽然从全市来讲出现了比较好的长势,但这一长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市级财政的拉动,从分县区的情况来看,发展不平衡,有两个县的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经济大县怀仁县的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达到了32.52%。如果考虑时间进度,全市的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六县区财政总收入达到或超过进度的县也只有一半。因此站在完成上半年财政收入“时间任务双过半”及全年财政目标的角度来看,今年全市的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
三是尽管全市工业经济在今年一月份的表现非常良好,但站在全省的大环境下来看并非一枝独秀,由于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今年同比基数较低,一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共完成292.73亿元,同比增长43.1%,整体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均十分明显,全省11个地市中,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或超过40%的地市就有9个,其中增幅最高的临汾市和吕梁市分别达到了82.9%和82.6%。
四是从支撑1、2月份我市工业大幅度增长的内在因素来看,煤、电两大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其他行业对推动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部分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仍处于下降当中。特别是作为全市工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乳制品加工业在经历“三鹿奶粉事件”后,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市场前景难测。
由此可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远未彻底消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走向尚不十分明朗的大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来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这无疑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级政府所必然面临的一大难题。从目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透漏出的消息中可以了解到,2010年国家将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朔州市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率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眼下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煤炭行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同时要把精力放在对煤炭行业的监管之上,让煤炭资源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是要提前做好春耕备种工作,各级农资部门要尽早做好各种农资贮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各种农资补贴力度,农业部门、科技部门要组织好各种科技下乡活动,为全市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继续实施重点工程及招商引资发展战略,提前谋划、筛选好2010年全市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并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同时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积极筹办好各种类型的项目洽谈会。
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已出台的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特别对非煤电产业项目逐项落实,强化责任,把帮助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列入议程,扶持一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尽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