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能耗情况

 

能源消耗总量

万元增加值能耗

 

能源消耗(等价值,吨标准煤)

所占
比重

同比
下降

比2005年下降

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

同比
下降

比2005
年下降

全  市

822.88

100

 

 

1.8681

-7.23

-25.11

第一产业

11.07

1.34

-11.18

-18.42

0.4056

-30.64

-44.65

第二产业

672.96

81.78

5.96

65.03

2.8768

-11.09

-25.63

第三产业

45.42

5.52

10.94

-22.03

0.2534

-0.86

-58.06

居民生活

83.62

10.16

13.33

44.5

 

 

 

  

煤电行业能耗情况

 

能源消耗总量

万元产值能耗

 

能源消耗(当量值,吨标准煤)

所占比重

同比下降

万元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

全市工业

828.88

100

5.01

0.9868

-7.23

煤炭行业

297.11

35.84

-2.19

0.44

-26.67

煤矿

17.28

2.08

50.7

0.08

-20.00

洗煤企业

279.83

33.76

-4.26

0.6

-17.81

电力行业

436.01

52.60

14.91

7.39

-2.25

  从能源消耗的品种看:我市主要以电力、煤炭、天然气、汽柴油为主。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煤炭1619万吨,同比下降13.92%;消耗电力48.95亿度、天然气1162万立方米、汽柴油17.63万吨,同比分别上升16.35%、146.71%、9.03%。
  二、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是完成“十一五”目标的保障
  政府重视是做好节能工作的关键。“十一五”期间,针对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明确节能工作要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相统一,特别是 “十一五”最后一年,在节能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快速发展与节能降耗的矛盾,以发展低耗能高产出产业为重点,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消耗程度相协调,不仅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为“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积极扶持低耗能工业项目,加强风电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山西福光风电公司已建成平鲁败虎堡风力发电厂和右玉小五台风力发电厂,发电能力7.5万千瓦。国电山西洁能有限公司右玉风力发电厂4.95万千瓦机组、山西玉龙投资集团右玉牛心堡风力发电厂5万千瓦机组已开工建设。2010年底,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
  (二)工业发展立足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近几年来朔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市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等新型、多元、稳固的工业产业体系。变传统“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型工业结构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工业结构。随着主题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拉长,多个资源循环、废物利用、高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已经逐步显现。2006年至今,全市依托资源优势,本着循环利用的理念,新上各类项目500多个,总投资达337.55亿元。“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燃煤和矸石发电—电厂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产业链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
  (三)重点节能项目强力推进。以工业企业项目节能为重点,建设节能项目,淘汰落后耗能设备,提高节能降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先后淘汰了朔城区飞翔水泥厂生产能力30万吨的4条立窑生产线;神头一电厂2×20万千瓦机组和金荣电厂2×0.6万千瓦机组等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实施重大节能工程,全市陶瓷企业的 “煤改气”节能改造项目;山阴县超强建材有限公司的轴瓦磨和部分主要设备电机变频改造项目;山西金海洋新型墙体材料公司的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等。五年间,省、市政府共投入上亿元的节能专项资金,使全市重点领域的50多个重点节能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有效开展。建筑节能是我市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的监管,把供热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改造及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建筑节能的重点来抓。在供热节能方面,2009年市政府投入3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大力改造热力生产和输配系统,对全市供热管网、换热站等进行重新规划和技术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建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到了16%。朔州市公安系统办公指挥中心小区,在我市率先积极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给我市建筑节能开辟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新途径。市区内小区广场灯、路灯、公共绿地等推广太阳能照明技术,民用建筑安装使用太阳能设施设备等,把太阳能利用列入了我市推广可再生资源的重点。
  三、节能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和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任务将越来越艰巨。
  (一)节能降耗难度越来越大。几年来,我市节能降耗尽管成绩斐然,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高耗能产业仍会加快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必将随之增加,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将会凸现,我市节能降耗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我市“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仍然比较突出,煤电产业在我市经济中仍然占据绝对比重。而且在建的电厂和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发电企业将会成为未来能耗的重点。能源消费除少量天然气外,煤炭是唯一的一次能源品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我市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节能降耗难度增大。
  (二)节能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市的节能监察体系尚未建全,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未配备足够的监督执法人员,节能监管和执法力量仍较薄弱,一定程度影响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节能工作缺少足够资金支持。虽然2009年我市财政支出中用于节能改造的投入资金有较大比例的增加,但仍难以满足企业节能改造的需求。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可以激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推动节能监测、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各项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四)公民对节能的认识不够。“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市的节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节能降耗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全市的重点工业企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节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社会公民的节能意识不强,浪费能源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推进“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几点建议
  节能降耗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市加快推进“三区两城”的建设进程,一大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能源消耗必将迎来新一轮需求高峰。首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能源的强力支撑。其次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随着一大批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已投产企业的达产增效,能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将给我市节能降耗带来巨大压力,这需要我们认真解决好能源供需平衡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能源制约的矛盾问题。此外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目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将大幅增加。
  (一)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一是推进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朔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加快推进太阳能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推广使用沼气能。二是加强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工程。对节能监测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安装相应的节能设备,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长期监管,加强对这些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做好能源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加强企业用能设备技术检测,协助企业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扶持力度,增加节能投入,确保各重点用能单位“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二是对于能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业,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及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实行电价调节政策,采取有效的电价调节,对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切实推行差别电价。四是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按市场化原则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加快关闭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中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加强机关节能推广示范工作。通过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强化管理、合理使用、创新机制、抓好示范、加大宣传,扎扎实实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节能减排工作,发挥政府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为全市在“十二五”期间的节能降耗工作作出贡献。通过开展机关节能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习惯,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分钱,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环环节约”的良好风尚。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对做好全市节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测算,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二产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1个百分点。2006年北京市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唯一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省市,就是因为二产比重低,三产比重达到70%以上,而宁夏、青海等能耗大省主要是高能耗的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今后仍要着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力争换取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为子孙后代造福最大的良好自然和谐环境。
  (五)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构和建立执法队伍。针对目前全市节能调查监测和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应全力推进节能监测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确保节能措施的落实和指标的完成。
  (六)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引导。广泛动员和组织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型文化。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和青少年的节能教育,广泛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强节能舆论宣传和引导,积极开展节能系列科普活动,营造全民参与节能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