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猪生产平稳发展。2010年,我市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随着国家冻猪肉储备的启动,于7月中旬猪价触底反弹。2010年底,全市猪肉平均价格9.5元/斤,比4月初的最低价格5.5元/斤上升72.7%。由于猪价低位徘徊时间较长,养猪者有一半时间处于亏损状态,部分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及散养农户凸显弱势,出现淘汰母猪、暂停养殖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较大规模养殖场均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正常水平。总体来看,我市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据朔州市畜牧业报表显示:2010年底,全市生猪存栏283486头,同比增长了14.2%。其中:能繁母猪27540头,同比下降4.9%;生猪出栏365774头,同比增长22.3%;猪肉产量32550.45吨,同比增长23.9%。
(三)规模健康养殖发挥良好作用。2010年,朔州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畜牧业投入,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防疫体系建设,年内新建成的养殖园区在饲料加工、卫生防疫、良种繁育、排污等的相关设施建设上一应俱全,使畜牧业养殖园区快速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2010年,全市新建奶牛养殖小区60个,肉羊养殖小区73个,青贮窖5900多个。至此,全市奶牛小区达到203个,全部进园后,可使8万多头奶牛入园入区饲养。肉羊小区达到117个,可使近百万只羊舍饲圈养。数量逐年增多的高标准规模健康养殖园区为我市实施畜产品安全工程,加强鲜奶的规范和监督。以及为全力打造雁门关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解决动物卫生问题的重要条件。动物卫生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畜牧业发展是解决动物卫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动物卫生和畜牧业生产相辅相成。不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动物卫生问题将永无宁日。散养户规模小、素质低、管理粗放、人畜混居是引发动物卫生问题的主要根源。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问题,基本上都源于散养户。总结多年来动物卫生工作的实践,消除动物卫生安全的隐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必须从生产的源头规范,通过发展方式转变,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3、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设施装备的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畜牧业。因此,建设现代畜牧业,既涉及到生产力的提高,也涉及到组织形式的创新,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题中之意。特别是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尽管存在着畜产品加工滞后等诸多问题,但主要矛盾是生产环节不适应产业化的要求,畜禽整齐度、批量供应能力、生产计划性等都很难满足加工与贸易的要求,特别是奶源、牛源、羊源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我们不能不承认,在畜牧业产业化链条中,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落后,已成为畜牧业现代化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