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基本单位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是经济管理的“户口簿”。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源头,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对象,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特征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市在基本单位的数量和结构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朔州市2011年名录库年报维护更新工作已顺利完成。为了给各级领导和宏观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现就全市基本单位的主要发展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全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及总体评价
2011年基本单位年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法人单位10674个,其中:企业法人6383个,占59.79%;事业法人1328个,占12.44%;机关法人528个,占4.95%;社团法人234个,占2.19%;民办非企业法人171个,占1.60%;基金会法人1个;居委会105个,占1.01%;村委会1684,占15.77%;其他组织机构法人240个,占2.25%。2011年报与2010年上半年数据相比,全市法人单位共增加了1071个,增长率为10.03%。其中:企业法人增加1078家,较2010年上半年增加4.57%;其它行业不同程度有所减少;全市共有产业活动单位3047个,较2010年上半年3002个增加45家;(详见附表一)
(附表一) 2010上半年-2011年报全市法人单位构成
|
机构类型
|
2011年单位(个)
|
比重(%)
|
2010年上半年单位数(个)
|
比重(%)
|
2011年比2010年上半年增长(%) |
|
法人单位
|
10674
|
100
|
9603
|
100
|
10.03 |
|
企业
|
6383
|
59.79
|
5305
|
55.22
|
4.57 |
|
事业单位
|
1328
|
12.44
|
1328
|
13.83
|
-1.39 |
|
机关
|
528
|
4.95
|
531
|
5.53
|
-0.58 |
|
社会团体
|
234
|
2.19
|
240
|
2.49
|
-0.30 |
|
民办非企业单位
|
171
|
1.60
|
166
|
1.73
|
-0.13 |
|
基金会
|
1
|
|
1
|
|
|
|
居委会
|
105
|
1.01
|
103
|
1.07
|
-0.06 |
|
村委会
|
1684
|
15.77
|
1685
|
17.55
|
-1.78 |
|
其他组织机构
|
240
|
2.25
|
244
|
2.54
|
-0.29 |
(一)地域分布状况
从基本单位的地区分布看,单位数量最多的朔城区法人单位4138个,占全市的38.77%,产业活动单位722个,占全市23.7% ;其次是山阴县法人单位1656个,占全市15.51%,产业活动单位546个,占全市的17.92%;怀仁县法人单位1506个,占全市的14.11%,产业活动单位693个,占全市的22.74%排在第二位;应县法人单位1225个,占全市的11.48%,产业活动单位472个,占全市的15.49%;平鲁区法人单位1296个,占全市的12.14%,产业活动单位231个,占全市的7.58%;右玉县法人单位853个,占全市的7.99%,产业活动单位376个,占全市的12.34%。(详见附表二)
(附表二)全市基本单位区域分布情况
|
地区
|
法人单位(个)
|
比重(%)
|
产业单位(个)
|
比重(%) |
|
全市
|
10674
|
100
|
3047
|
100 |
|
朔城区
|
4138
|
38.77
|
722
|
23.70 |
|
山阴县
|
1656
|
15.51
|
546
|
17.92 |
|
怀仁县
|
1506
|
14.11
|
693
|
22.74 |
|
应 县
|
1225
|
11.48
|
472
|
15.49 |
|
平鲁区
|
1296
|
12.14
|
231
|
7.58 |
|
右玉县
|
853
|
7.99
|
376
|
12.34 |
|
市外省内
|
|
|
7
|
0.03 |
(二)行业分布状况
从行业分布上看,占前二位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为3251个和2150个,分别占30.45%和20.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比2010年下降3.52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比2010年上升1.27百分点;排在前列的行业还有:农林牧渔业14.53%、制造业6.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6%、教育3.05%,分别为1551个、687个、337个和326个。产业活动单位数量最多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1059个,占34.76%;其次是教育、金融业,分别占24.22和10.70;(详见附表三)
(附表三)全市基本单位的行业分布情况
总计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八、批发和零售业
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三)登记注册类型状况
从登记注册类型上看,内资企业占9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0.008%;法人单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其它内资企业占35.76%、私营企业占31.24%、国有企业占20.63%;与2010年数据相比,内资企业持平;国有企业增加7.77个百分点;其它内资企业增加1.6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加1.31个百分点。(详见附表四)
(附表四)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法人单位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
法人(个)
|
比重(%) |
|
合计
|
10674
|
100 |
|
内资
|
10666
|
99.92 |
|
国有企业
|
2202
|
20.63 |
|
集体企业
|
168
|
1.57 |
|
股份合作企业
|
32
|
|
|
联营企业
|
16
|
|
|
国有联营企业
|
5
|
|
|
集体联营企业
|
4
|
|
|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
|
|
|
其他联营企业
|
7
|
|
|
有限责任公司
|
993
|
9.30 |
|
国有独资公司
|
9
|
|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984
|
9.22 |
|
股份有限公司
|
101
|
|
|
私营
|
3335
|
31.24 |
|
私营独资
|
1126
|
10.55 |
|
私营合伙
|
274
|
2.57 |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1747
|
16.37 |
|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
188
|
1.76 |
|
其他内资
|
3819
|
35.76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2
|
|
|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
|
1
|
|
|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
|
1
|
|
|
外商投资企业
|
6
|
|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
2
|
|
|
外资企业
|
4
|
|
综合以上情况,与2010年上半年数据相比,朔州基本单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单位数量趋势增加,全市增长率为10.03%,企业法人增加数量占居绝对优势。(2)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朔城区(包含市区)。我市六个县(区)中,朔城区法人单位占三分之一还多,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为重要。(3)行业分布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有所减少,比2010年下降3.52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有所增加,比2010年上升1.27百分点;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4)私营企业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较慢。其次,外商投资与合资企业增长不够明显。
二、对促进全市基本单位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规划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单位总体规模和质量,促使全市基本单位健康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统筹规划、科学引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元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基本单位增多了才能谈得上发展,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鼓励新型产业、第三产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朔州的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
(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拓招商引资渠道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招商引资,把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在招商领域上,以资源换项目、换技术、换人才,既要注重传统产业,也要注重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要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有创新技术和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同时也要引进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基础建设等项目,鼓励外商、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旅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三)注重人才强市战略,助推转型跨越的快速发展
切实加强招才引智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引进省内、外高层次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积极与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高级人才,同时为本地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能源优势,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开展人才、智力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我市的发展,迅速提升企业的规模档次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立市项目,引进新科技成果和人才。大力宣传和推广引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朔州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