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应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事关人民生活必须品的价格,通过政策调控,措施应对和增加收入等政策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需注意稳定蔬菜价格,防止大起大落。1-9月,应县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3%,涨幅逐月收窄。
  一、1-9月CPI运行基本情况
  (一)CPI涨幅逐步回落
  1-9月应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3%,涨幅比上年同期(5.6%)下降了3.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0.9个百分点。
  从分月度同比物价指数的运行情况看,1-9月以来,各月价格指数呈起伏态势,趋势收窄,其中1月份同比上涨2.9%;2月份同比上涨3.3%;3月份同比上涨3.0%;4月份同比上涨2.7%;5月份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2.9%;7月份同比上涨2.7%;8月份同比上涨2.1%;9月份同比上涨2.0%。
  (二)八大类商品同期呈现“六升二降”态势
  在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同期呈现“六升二降”的格局。食品类上涨4.3%、烟酒类上涨1.0%、衣着类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5.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居住类上涨1.6%。
  二、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使农产品价格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产品成本持续增加,加之汽油、柴油价格的多次上调及人工费价格的上涨,使农产品面临明显的上涨压力。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形成对价格上涨的压力。各地在上年上调工资的基础上2012年继续上调工资,尤其是最低工资标准,多数涨幅在15%以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必推动工业品以及服务项目价格保持上涨趋势,进而推动价格总水平进一步上升。
  虽然受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有利因素增多,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级政府一系列稳定市场物价调控措施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二是翘尾因素逐步消失。对控制2012年物价总水平上涨十分有利。但从物价总体走势而言,与去年相比将呈明显回落态势,但影响物价涨跌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从翘尾因素影响判断,由于2011年 CPI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对今年产生了较强的向上翘尾影响,由于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于年内第二次上调,且上涨幅度较大,使得国内成品油价创出历史新高;5月份国际油价回落,近期成品油价格在多次见涨的情况下,首次下调。9月国内成品油价上调。
  三、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
  从国内、国际的粮食供应宽松的情况来看,决定了农副产品出现新一轮集体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由于造成猪肉市场走势低迷的供需失衡局面短期难有改观,因此预计近期猪肉市场会维持小幅震荡的走势,但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上涨动力,对CPI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由此看来,今年应县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将持续稳定发展,涨幅不会超过3%。